哪些電動汽車品牌適合家庭日常使用?

對于家庭日常使用,以下這些電動汽車品牌較為適合:

騰勢:外觀獨特,難劃分具體車型類別。尾部線條設計新穎,后備廂門樣式類似三廂車。加速起步爆發力不強,但峰值扭矩能持續約 4 秒,前 60 公里/小時有持續推背感,最終測試成績比官方快近 0.5 秒。純電動續航能力佳。

比亞迪秦混動版:去年年底上市,有尊貴版和旗艦版 2 款車型,售價在補貼后于部分地區可低至 11.98 萬。享有整車六年或 15 萬公里質保及電芯終身質保。充電口位于尾部“秦”字標識處,動力由 1.5T 發動機和電動機組成的插電式混動系統,綜合最大輸出功率 217 千瓦,峰值扭矩 479 牛米,純電動最大續航里程 80 公里。

比亞迪海豚:銷量表現出色,常為小型純電車銷量冠軍,市場保有量高,配件價格低廉,二手車保值率相對較高。

MGMULAN:名爵全新車型,設計風格獨特,線條凌厲,充滿辨識度。

哪吒 U:緊湊級 SUV,車身尺寸雖小但軸距達 2770mm,后排空間充足,乘坐舒適。

AIONY:車身設計介于 SUV 和 MPV 之間,B 柱后的平直車頂使后排空間提升,軸距達 2750mm,在緊湊級 SUV 中尺寸較大。

幾何 A:搭載 CATL 寧德時代動力電池,ITCS 智能管理系統能保證低溫正常運行。經實測,實際續航率在同價位車型中名列前茅,平均電耗為 13 - 14kWh/100km,實際續航率能達 80%左右。

五菱星光:大溜背和貫穿式閃電式后尾燈,符合年輕人審美,家用足夠。混動與純電車型兼具,實現 1100KM 超遠駕駛距離,平均油耗僅 3.8L,風阻系數 0.288,續航和經濟性超越傳統電車和油車。

哪吒 S:中控簡約大氣有質感,不輸百萬豪車,更適合年輕人。前臉后尾黑色帥氣,車機芯片流暢,整體風格拉風低趴,女孩子心動。

零跑 c01:外觀內飾出色,5.05 米車身、2.9 米軸距,無邊框車門,bba 同款懸架,nappa 真皮座椅,全景大天幕,豪華三聯屏,副駕獨立娛樂屏,轎跑溜背設計,性價比高。

長安啟源 a07:時尚低趴掀背設計,有無邊框電動吸合門的科技感,搭載 50 寸超清晰 AR 抬頭顯示器。前排座椅具備通風、加熱及按摩功能,價格 10 萬余元,性價比高。

長安深藍 SL03:顏值高,正面輪廓鋒利,迎合年輕人審美觀,受女性車主青睞,外接供電功能適合露營燒烤,車身長 4820mm,副駕駛座位可隨意調整,后座空間寬敞。

比亞迪宋 EV300:全車長寬高為 4565×1870×1720mm,軸距 2660mm。輪轂藍色具新能源標志,外觀車頭“X”造型,中網進氣格柵貫穿式,與大燈組結合。尾部車燈不規則,內部 LDE 光帶炫麗。內飾對稱式中控臺設計,線條簡潔,用料做工不錯,配備多功能平底方向盤、中控觸摸屏幕及電子手剎等,中控臺飾板銀色金屬質感,兼具運動與時尚。

長城 CS15EV:個性外觀,傳承長安獨特設計語言,前格柵創新,藍色長安“V”字標識和日間行車燈具辨識度。搭載液冷永磁同步電機及三元鋰離子動力電池,在極限環境能穩定輸送能量,具防撞、防水、隔熱、碰撞自動斷電保護等功能。采用多檔調節能量回收系統,每公里僅耗電 0.15 度,降低使用成本。

騰勢 500:內飾懸浮式中控大屏增至 9 寸,搭載 DENZA Link 智能互聯系統,可語音操控,智能 APP 升級,便利性提升。電池技術提升,續航里程達 500km,綜合工況續航里程 451km。

特別聲明:本內容來自用戶發表,不代表太平洋汽車的觀點和立場。

車系推薦

問界M5
問界M5
22.98-27.98萬
獲取底價
冒險家
冒險家
23.58-34.58萬
獲取底價
寶馬3系
寶馬3系
31.99-39.99萬
獲取底價

最新問答

奧迪 A3 貸款購車的報價計算較為復雜,涉及車型配置、首付比例、貸款期限、利率以及各地優惠政策等多個因素。不同車型的官方指導價在 16.59 - 25.13 萬之間,首付比例不同,首付金額也有差異,如 30%首付款在 4.98 - 7.54
奧迪Q5的落地價受車型配置、地區差異、市場供需、品牌促銷、購車方式、車輛購置稅、保險費用、變速箱與四驅系統選擇、市場競爭等多種因素影響。不同配置的功能裝備有別,選裝會增加成本;地區不同優惠和補貼政策有差異,影響裸車價;供需關系左右價格高低,
多乘員車道對乘員數量的要求通常為兩人及以上,但不同地區存在差異。多乘員車道意在鼓勵車輛共乘、提升通行效率。多數地方常見標準是車內至少兩人,其中兒童符合相應規定也計算在內。像有些城市要求至少兩人,有些則要求至少三人;部分地區還對乘員中的成年人
2022 款奧迪 A3 于 2022 年 1 月 26 日上市,這一天是星期三,屬于工作日。在工作日選擇上市,或許是基于多方面考慮。工作日時,汽車行業從業者、媒體以及潛在消費者等,都處于相對更活躍的工作狀態,能夠更集中精力關注新車上市消息。
上劃加載更多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