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十名的純電動汽車續航能力是如何測算出來的?
純電動汽車續航能力的測算方法主要有以下幾種。
首先是根據車輛的參數進行反向推算。比如某電動汽車車身重 2250KG,功率 230kW,電池容量 83kWh,百公里加速時間 4.2s,續航 500km。要計算加速過程所需功率,加速度 a=ΔV/t=(100000/3600)/4.2=6.6,這段時間行駛路程 S=vt+1/2*a2=0.5*6.6*4.2*4.2=58.2m,發動機和克服摩擦力做的總功 W=(F+f)S=(ma+mgμ)S=(2250*6.6+2250*9.8*0.015)*58.2=883519 J,功率 P=W/t=883519/4.2=210361 W=210kW。加速過程消耗電量小,可忽略不計。
接著計算勻速過程車輛消耗功率,風阻力 F=0.5ρACV2,F 風=0.5*1.29*2.5*0.24*100000/3600*10000/3600=298N,f 摩擦=mgμ=2250*9.8*0.015=330N,P=(F 風+f 摩擦)*V=(298+330)*100000/3600=17444W=17.4kW,假定電機效率 0.8,電池放電效率 0.9,所需功率 17.4/0.8=22kW,電池實際有效容量 83*0.9=75kWh,續航時間 t=75/22=3.4h,續航里程 s=3.4*100=340km。
還有工況法和等速法。工況法通過底盤測功機和試驗循環曲線模擬實際駕駛條件測試,等速法則在試驗道路上以恒定速度行駛至電池耗盡。計算續航里程時,先對動力蓄電池初次充電,然后在工況或等速條件下進行續駛里程試驗,試驗完成后再次充電并測量來自電網的能量消耗,最后計算能量消耗率。
另外,一些計算公式也可參考。比如剩下的續航里程=已行駛里程/(宣稱續航里程*已耗電百分比)*稱續航里程,但這種方法有較大出入。
還可根據工信部“百公里電耗(kWh/100km)”的續航測試標準,理論上的百公里電耗(續航)=100×電池容量/續航里程。實際的續航里程=(電池容量*(1-電池損耗率)/實時百公里能耗)*100,但實際道路測試不可控因素多,如電池狀況、行車速度、承載重量、路況、天氣和溫度、風阻、駕駛習慣、剎車次數等,實時百公里能耗是動態變化的,要根據剩余電量及時調整用電設備來延長續航里程。
此外,續航里程的測算標準有 NEDC、WLTP 以及 EPA。NEDC 過于理想化,與實際出入大,WLTP 標準更嚴苛更貼近實際,EPA 是三種標準里最嚴格也最貼近實際。國內工信部采用的是 NEDC,這也是許多車型實際續航不盡如人意的原因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