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來汽車智能技術的發展趨勢是什么?

未來汽車智能技術的發展趨勢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智能駕駛方面,自動駕駛技術持續迭代,從早期無線電控制到視覺設備取代,再到如今技術競賽推動智能化變革。中國智能駕駛也在不斷發展,L2+及L3級已量產落地,特定場景可實現L4級。未來,自動駕駛將朝著更高級別發展,技術不斷創新,傳感器、算法、算力等不斷提升。

智能座艙方面,汽車定位轉向“第三生活空間”,智能座艙將成核心載體。其發展歷經機械時代、電子座艙、智能助理、人機共駕等階段,未來將演變為“第三生活空間”的核心載體,配置不斷豐富,從被動執行向主動服務進化。

汽車架構方面,電子電器架構從分布式向集中式演變,域集中式架構成為當前主流,主流車企分為特斯拉為代表的激進派、大眾為代表的激進派和其他按博世五域架構推進的車企。軟件架構從面向功能向面向服務的SOA演變,降低軟件開發難度、提高效率。

智能駕駛感知方面,感知部件豐富升級帶動產業發展新格局,包括激光雷達和4D毫米波雷達相繼應用上車,感知硬件預埋成趨勢,國產替代加速,多傳感器融合和前端融合是未來趨勢。

智能駕駛決策方面,芯片算力競賽仍會持續,國產芯片嶄露頭角,高算力芯片成為主流選擇,同時行業趨向開放合作。

智能駕駛執行方面,以線控技術為代表的自動駕駛執行器逐步應用,車企布局線控底盤,帶動線控滲透率加速提升。

智能座艙方面,多維交互升級推動座艙智能化發展,包括大屏化+多屏化+顯示技術升級趨勢明顯,一芯多屏成趨勢,卓越聽覺體驗成重要賣點,語音交互體驗持續升級,車燈交互升級,功能大燈向智能大燈發展,AR-HUD發展前景廣闊,DMS為視覺交互核心產品,攝像頭+近紅外技術成為主流技術路線。

車企與供應商分工方面,傳統“鏈式”供應無法滿足主機廠需求,催生新的合作模式,主機廠和供應商由供應關系向合作關系轉變,自研與合作并行成為眾多主機廠的選擇。

在智能化的細分賽道選擇上,激光雷達、HUD、空氣懸架、線控制動、智能駕駛控制器、聲學功放、ADB大燈等是成長空間廣闊、國內龍頭企業發展格局較好的優質細分賽道。

特別聲明:本內容來自用戶發表,不代表太平洋汽車的觀點和立場。

車系推薦

風云T9
風云T9
12.99-19.39萬
獲取底價
問界M5
問界M5
22.98-27.98萬
獲取底價
藍電E5 PLUS
藍電E5 PLUS
9.98-16.58萬
獲取底價

最新問答

領克純電汽車的續航能力整體較為出色,能滿足不同用戶的出行需求。像領克 Z10 誕生于浩瀚架構,最高純電續航超 800 公里,15 分鐘可補能 573km;領克 Z20 的 CLTC 純電續航 530km,15 分鐘能讓電量從 10%充至 8
副駕駛不系安全帶不會被扣分,但可能面臨罰款。交通法規里,對駕駛人未按規定系安全帶有著明確的記分與罰款標準,卻沒有針對副駕駛不系安全帶扣分的條款。不過,在不同道路場景下,副駕駛不系安全帶會有不同程度的罰款,如在高速公路乘車人不按規定系安全帶會
東風標致 206 的官方百公里油耗為 6.9L,在同級別車型里油耗表現不錯,但實際駕駛中會因多種因素有所波動。車輛的實際油耗并非固定值,車況良好是節油的基礎,定期的清潔維護不可少;駕駛習慣也十分關鍵,急加速、急剎車等不良習慣會使油耗上升;道
比亞迪小車的空間通常是夠用的。不同車型雖各有特點,但整體表現都能滿足日常所需。像小型車海豚軸距達 2.7 米,后排腿部和頭頂空間可觀,儲物空間豐富;而比亞迪元這類車型,不僅駕乘空間舒適,身高 185cm 的人在后排也有不錯的腿部和頭部空間,
上劃加載更多內容
AI選車專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