室外溫度傳感器的工作原理是什么?
室外溫度傳感器的工作原理是利用物質各種物理性質隨溫度變化的規律把溫度轉換為可用輸出信號。
具體來說,常見的有以下幾種方式:
金屬膨脹原理設計的傳感器,金屬在環境溫度變化后會產生相應延伸,傳感器以不同方式對這種反應進行信號轉換。
雙金屬片式傳感器,由兩片不同膨脹系數的金屬貼在一起組成,溫度變化時,其中一種金屬膨脹程度高于另一種,引起金屬片彎曲,彎曲的曲率可轉換成輸出信號。
雙金屬桿和金屬管傳感器,溫度升高時,金屬管長度增加,不膨脹鋼桿長度不變,位置改變使金屬管的線性膨脹得以傳遞,并能轉換成輸出信號。
液體和氣體的變形曲線設計的傳感器,溫度變化時,液體和氣體體積相應改變,多種結構能把這種膨脹變化轉換成位置變化,從而產生位置變化輸出。
另外,室外溫度傳感器一般為負系數熱敏電阻,溫度越低電阻越大。NTC 負溫度系數熱敏電阻器是以錳、鈷、鎳和銅等金屬氧化物為主要材料,采用陶瓷工藝制造而成,這些金屬氧化物材料具有半導體性質,溫度低時載流子數目少電阻值高,溫度升高時載流子數目增加電阻值降低。
依據外溫傳感器在整車接線方式可分為兩種:外溫傳感器硬線接在空調控制器或空調面板;外溫傳感器接在 FPBOX 或其它設備,通過 CAN 網絡將信號傳遞至空調控制器或者空調面板。
車外溫度傳感器檢測范圍通常為(-40℃~86.5℃),采集精度為±1℃,采集周期是 10ms。
傳感器部件的濾波策略需要硬件濾波、軟件平滑濾波及虛接時異常降溫濾波。硬件濾波通過硬件電路濾掉 5mV 的電壓抖動,使采樣電壓平滑。軟件采集到外溫信號后,為確保外溫值平滑,采用均值濾波策略,一般為 4 次有效信號求平均的方式進行平滑濾波。
空調控制器在首次上電、熱插拔、休眠之后喚醒、Reset 時會進行初始化賦值,賦值時要考慮停車時間和室外溫度有效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