玩音響的酸甜苦辣 資深編輯親述音響改裝心得
本次筆者用自己玩音響的歷程來現身說法,各位可以看看“搞”汽車音響的正確心態:只有在安裝、實驗與實踐的過程中,才會摸索出汽車音響的體驗,這是玩汽車音響追求聲音的精神所在。
我玩汽車音響的時間并不長,也沒有傲人的器材,現在的系統所發出的聲音也只是尚可,若有什么值得分享的,大概也只是如何在有限的預算中盡量做出合理聲音的經驗。記得以前看到某雜志中有位前輩曾說過,花在汽車音響上的錢有一半是浪費的。這句話我很贊同,但當時不能理解的是,另外那一半錢到底浪費在哪里?
第一次換喇叭
我的第一部車是1996年花3400臺幣從同學老爸那買的、快要報廢的800cc兩廂小車。
當時我對家用音響一無所知,只是覺得原車音響實在太單薄了,就像是很憋腳的床頭音響。只有前面兩聲道,聲音平淡無味,音量又小,不像現在一般新車的原廠音響已有大幅度進步,高檔的更是有8喇叭、CD&MP3主機或換片機等配備。所以現在的車主比起以前可以說幸福多了。
為了得到好的音質效果,異想天開的我跑到臺灣知名的電子商城集散地——中華路,買了一對SONY的同軸喇叭,把它并聯在原來的喇叭上。那時我還不知道,原車音響表現不好是因為主機功率不足。結果才發現,裝上后聲音變得更單薄,失真更大!
這種用800人民幣買來的破車是陪伴筆者六年的交通工具。
窮學生大投資
接上不到兩分鐘后,我就把它拆下來,馬上跑去找一位在做售車業務的同學表哥。
同學表哥帶我到延平南路一家蠻有名的店家,換了一臺當時挺流行的低價韓國主機,并在后方障板裝了ALPINE 6.5吋同軸喇叭。另外又加上一對還不錯的高音和一對號稱日制的SOHO 4吋單體,并把原廠系統送給了店家,還倒貼他兩千多臺幣。
老板問我要不要換發燒線?我想若換發燒線,我的爛系統不一定會發燒,但我的腦袋殼肯定會發燒!聽到他店里動輒2萬、5萬的系統,就知道汽車音響暫時與窮學生的我無緣了。
8000多臺幣對于當時的大學生而言,已經是很大的數字了。現在想起來這樣的搭配似乎不太恰當,應該先升級主機,后音場沿用原廠,再把主要錢花在前音場喇叭上,這樣比較實際些。
不過早期并沒有前音場的觀念,因為一般來說,喇叭裝在后障板會有比較好的表現,所以以往都很重視后方喇叭的質量。而現在則大都講究前方的喇叭,類似家用音響的聆聽效果。
EQ的選擇相當重要,質量不好的會讓你的耳朵不能忍受。
>>點擊查看今日優惠<<
-
1售價18.49-23.99萬元 2023款雪佛蘭探界者上市
- 2全新一代別克君越將于5月15日上市 內外全面革新
- 3比亞迪海豹冠軍版將于5月10日上市 設計/配置均有調整
- 4寶駿悅也兩門兩座純電皮卡官圖 將個性進行到底
- 5寶駿全新LOGO發布 首搭車型悅也5月25日上市
- 6另類的新能源大5座SUV之爭 蔚來ES6對比理想L7
- 2全新一代別克君越將于5月15日上市 內外全面革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