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周三,國際汽聯頒布了“節儉F1”計劃的具體方案。FIA主席莫斯利希望該方案能在2008年開始執行,以改變F1比賽資金花費巨大的現狀。 FIA根據同車隊之間的磋商和對車迷的調查得出如下結論:只有把每支車隊的年度預算控制在1億美元以內,才能確保獨立車隊繼續生存。減負的實施方向是禁止應用新的昂貴技術,引入CDG尾翼,引入統一化部件,繼續限制引擎,使用光頭輪胎等。 2008年F1賽車規則提案摘要(2008年F1規則提案的全文可以到國際汽聯官方網站下載): * 如果某支車隊在某個賽季中研發出優勢新技術,那么在接下來的賽季中這項技術將被禁止任何車隊使用(摘自第2.5章)。 原因:降低成本。發現新技術的車隊從中獲益,但F1作為整體卻在隨后的賽季花費了巨資應用到同樣的技術并讓所有車隊處于以前同樣的相對水平上。 * 尾翼一分為二。 原因:研究表明這會讓跟在后面的賽車更具優勢,有利于超車。 * 修改車身規則,以降低下壓力的同時保持阻力水平,這樣就能避免彎道速度超過2006年的水平(摘自第3章)。 原因:安全。 * 修改車身規則,以讓賽車在被阻擋的情況下表現更好(摘自第3章)。 原因:利于超車。 * 限制對某些可能‘比較奇特’的區域進行空氣動力學研究(摘自第3章)。 原因:降低成本。 * 賽車最低重量從605公斤降低到550公斤(摘自第3章)。 原因:避免賽車使用55公斤極其昂貴的高密度壓重物。沒有這些額外重物,賽車也會更安全(摘自第4章)。 * 引擎的轉速限制在19,000(rpm 即轉/分), 征詢車隊意見后,也可能上升到20,000(rpm)(摘自第5.1.3章)。 原因:降低成本,并引將引擎技術研發方向引向民用汽車相關方面。 * 引擎和變速箱都要求使用標準電子控制單元(摘自第8.2章)。 原因:降低成本,避免車手借助諸如牽引力控制的輔助駕駛系統,并讓國際汽聯能夠監測引擎使用和測試里程。 * 檔位比的最小厚度為12mm (摘自第9.3.3章)。 原因:降低成本。 * 車手可以在賽車行駛中調節輪胎氣壓(摘自第12.5章)。 原因:安全,特別是在安全車出動期間。 * 車輪最大直徑增加,前輪640mm,后輪710mm;車輪最大寬度為前輪365mm,后輪460mm(摘自第12.4章),使用光頭胎。 原因:通過增加機械抓地力以彌補降低空氣下壓力所帶來的抓地力損失,利于超車。 * 制造賽車的材料需經過允許(摘自第15.1章) 原因:降低成本。 * 燃油中至少有5.75%(m/m 即100g溶液中含有溶質xg)來自于生物資源。(摘自第19.4.5章)。 原因:F1賽車燃油技術應領先民用汽車。 * 2009年起,在賽季開始后每支車隊只能對其賽車車身進行兩處改動(摘自第3.15章)。 原因:降低成本。 2009年起,允許使用能量儲存和還原系統(混合動力系統),前提是不給任何車隊的財政預算帶來困難。 除了這些已提議的2008年F1技術規則外,2008年F1比賽規則的其他修改將在2006年3月22日提交給世界賽車運動理事會(World Motor Sport Council),它們包括: * 2008年起單一輪胎商的具體安排。 * 一臺引擎使用三站比賽。 * 一套傳動系統使用四站比賽。 * 對于提前更換引擎和變速箱作出負重處罰。 * 限制試車。 * 一站比賽每支車隊限制使用兩部賽車。 * 2008賽季時間的更改。 未來的新《協和協議》中將不對車隊之間出售賽車組件或成品底盤作出限制。這一領域可能會完全開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