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在剛剛,五菱發布了商用車專用增程系統。這套系統由扁線液冷電機+1.5L高效混動發動機。按照官方的說法,這套增程系統所采用的1.5L混動發動機,采用Masking設計高效燃燒系統和阿特金森循環技術,熱效率要比傳統燃油發動機提高10%,可以讓80%的工作時間處于高效率,最終可以實現4.3L的NEDC綜合百公里油耗。

為了降低商用車用戶的補能成本,五菱紅標在新能源領域的投入并不少,比如去年發布的五菱之光EV純電微面,整車的CLTC純電續航為201km,而且百公里電耗控制在10.1kWh。充電的費用確實要比燃油成本更低,但是站在用戶的角度,他們還是更希望獲得沒有續航里程焦慮問題的混動產品,尤其是在商用車領域,能夠隨時補能才是很重要的。
這應該就是五菱紅標推出增程技術的根本原因。

值得細說的是,在這套增程技術之下,五菱紅標所用的三電系統也值得考究。內置的MUST多功能一體化電池,官方表示可以滿充滿放10000次以上,每一塊電芯可以單獨更換,也能降低用戶后續的維修成本,官方表示用戶維修成本比行業其他產品節省90%以上。另外,電池包具備IP68級防塵防水能力,配備液冷精準控溫技術后能夠確保電池在各種環境下穩定工作。

電機是液冷扁線發電系統總成,首次應用柔性飛輪,可以讓整個增程器運行的靜謐性更高,同時在冷卻潤滑的加持下,電機和電控齒軸的性能會得到提高。

當然,由于這套技術沒有量產上車,因此小鷹暫未得知后續應用這套技術的車型,所具備的綜合續航里程、純電續航里程以及加速能力等方面的實力到底如何。
不過,商用車市場主要以燃油車為主,但是相比之下,補能成本更低的新能源技術想必更受物流工作者青睞,而且在當下市場,混動產品要比純電動產品更受青睞。數據顯示,2024年國內商用車市場的新能源滲透率僅為17.9%,遠低于乘用車的47.6%,要想促進商用車的新能源化,解決用戶的“補能焦慮”問題和經濟壓力問題是關鍵。

因此,五菱率先推出增程技術顯然是更為迎合市場需求的選擇,后續有望會推出價格不會很高的增程商用車,想必能夠幫助品牌更好地過渡到新能源時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