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汽車行業從業人,4月15日上市的廣汽本田P7自然在我的關注列表中。19.99萬元的起售價,放在合資純電領域算得上“守門員”級別,但面對國產新勢力的內卷,它的競爭力究竟如何?帶著疑問,我們來聊聊這款車的產品力表現。

設計:熟悉的家族語言,細節有突破
P7延續了本田近年來的“銳利化”設計思路,封閉式前臉搭配狹長的矩陣大燈,側面溜背線條和隱藏式門把手緊跟潮流,但貫穿式尾燈組和尾部擴散器設計算是本田車型中少見的“大膽嘗試”。尺寸方面,4750mm車長和2930mm軸距介于主流A+級與B級轎車之間,后排腿部空間實測接近兩拳(身高180cm),頭部空間受溜背造型影響略顯局促,不過全景天幕緩解了壓抑感。
座艙:合資車的“保守”與“務實”
拉開車門,12.8英寸懸浮屏+10.25英寸液晶儀表的組合不算驚艷,但UI邏輯清晰,物理按鍵保留了一部分空調和駕駛功能——這很“本田”。車機搭載Honda CONNECT 4.0,支持語音控制、OTA和手機互聯,實測響應速度中規中矩,與國產第一梯隊仍有差距,但CarPlay和CarLife的兼容性加分。值得表揚的是座椅材質,入門版即標配仿皮+麂皮混搭,填充物柔軟且支撐性到位,高配版甚至加入了座椅通風——這在同級合資車型中并不多見。

性能:純電平臺首秀,續航夠用嗎?
P7基于本田全新純電架構打造,單電機后驅版最大功率200Kw,雙電機版前、后最大功率分別為150Kw和200Kw,CLTC續航提供620km和650km兩個版本。我更關注的是其能耗管理,官方百公里電耗12.6kWh(長續航版),若實際達成率能接近90%,日常通勤一周一充壓力不大。快充30%-80%需30分鐘,屬于主流水平。動態表現方面,官方稱底盤調校偏向舒適,后五連桿懸架能否兼顧操控?有待試駕驗證。
誠意有余,但需直面國產沖擊
從配置單看,P7的入門版已標配L2級輔助駕駛、全景影像、電動尾門等實用功能,在合資陣營中顯得誠意十足。然而,橫向對比同價位的國產純電,如小鵬G6(指導價17.68萬-19.88萬元)、比亞迪唐EV(指導價21.98萬-26.98萬元),其在智能座艙、超充技術上的差距依然存在。若本田能延續終端優惠策略,或憑借品牌口碑吸引保守型用戶,但想要“破圈”,仍需在用戶體驗上多下功夫。

總結:
廣汽本田P7的推出,更像是合資品牌在純電賽道的“覺醒之作”——保留機械素質優勢,補齊智能化短板,定價策略也足夠務實。如果你追求穩定的品控、成熟的售后體系,且對極致智能需求不高,它或許是個穩妥的選擇。關于它的實際駕駛體驗和續航表現,我已預約試駕,后續再和大家深度分享。
19.99萬起的合資純電VS同價國產新勢力,你會怎么選?評論區聊聊你的觀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