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不科學》3:Tesla Model S“低價”之謎
【太平洋汽車網 新車頻道】理性與感性,都無法阻止這款73.4萬起售的高性能純電動中大型車,成為國人在農歷新年送服點心時的一劑茶湯。筆者甚至認為,Tesla官方大肆宣傳的那份《一個公正的價格》,已夠資格命名為《一份沒有感嘆號的凜然宣言》。
Tesla Model S的所謂“低價”,究竟觸動了高端潛在買家們那不敏感的神經,還是浮躁而不愛細究的國內媒體之筆觸,亦或是,歪打正著/用心良苦地觸動了一個東亞細亞土地下埋藏已久的外國車企驚人內幕?
注:Tesla此前被官司纏身,故使用了“拓速樂”的中文名。如今官司贏了下來,“特斯拉”一名得到合法使用。為本文內全部稱謂統一,筆者均使用英文名Tesla。
系列文章:
● 一份官方公告引發的議論
高定位、高價位、高品位、高覺悟,高處不勝寒,才有不科學。
蛇年謝灶之日,瞎掰了半年“即將開售”的Tesla純電動車公司第一款大批量生產作品Model S,終于肯把報價單給到國內消費者。而其發布方式也足夠環保,當然你可以說這是“摳”——Tesla把什么發布會都省下了,找幾個人到上網發帖子說挖到疑似官價公布,然后媒體間一下子就傳開了,這車也就那樣“正式上市”了。
網絡發布本也無可厚非,筆者卻發現這原來是場營銷:當媒體和網友們都蜂擁到Tesla中國官網驗證新車上市一事真偽時,都被一篇署名為The Tesla Motors Team的《一個公正的價格》官方公告牽引了個人價值觀點走向,這場議論的導火索便在于此。(附Tesla官方博客原文:《一個公正的價格》)
看完Tesla官博原文后,筆者以偏狹隘的觀點總結出三個論述要點:1、我們的車很便宜,且品質甚好;2、以前你們被外國豪華廠商剝削,現在我們剝削自己來造福你們;3、信不信由你,反正我們自己先信了。
于是筆者發現,這種做法跟15世紀哥倫布發現新大陸往后的200年內,歐洲那些帶著武裝的傳教士對美洲土著表述的神圣觀點,是不吻而合的;而這套法子居然被美洲人記住了,并返銷到亞細亞東大陸上來。
● 一份571天前被忽視的原創車評
這是一篇在571天前發布,但并未引起高熱度討論的原創車評,描述了整個Tesla純電動車公司的發展歷史與產品解析、液態化石能源與電能的對決、Tesla公司未來的展望。
在文章發表剛剛一年之后,Tesla和Tesla Model S才在國內媒體/網民的視線中發光發熱。不過這并不是筆者毅然(公然)贊美(捧殺)我這位導師的堅定理由,因筆者用蹩腳英文堅持閱讀著者陳勝博的全英碩士論文(關于中國核能的解讀)之時,已被這種治學態度所折服,并在自己這一年多來的文章中有所仿效。
為不迫切的普羅大眾,解讀極為迫切的新能源,并非易事。我們可以忍受暫不被認可,或是571天后才有人發覺原來這事理應被嚴肅解讀,我們也不會后悔當初在沒人理會的冷漠環境下,堅持一個汽車媒體人應有的、嚴謹的輿論指導責任。關于解讀新能源車的自白,暫此結束,我們繼續回到論點上來,而對Tesla和Tesla Model S并不了解的觀眾們,可以點擊上面的圖片文章鏈接,看看571天前我們就這事想到了什么。
● 定價落差居然成為大賣點
半年前就開始宣傳“起售價或破100萬”,現在來個20多萬的“大折扣”,的確是讓人看到Tesla對中國市場的誠意。只是對于一款奢侈品而言,折扣僅是表達方式中的一種,開高價宣示品牌價值、放折扣體恤購買群體,營銷策略罷了。
Tesla的誠意金策略也是證明上述觀點唯物性的一個必要論據:就在2013年底,Tesla中國官網上線(中國大陸),Tesla官方同時放出了Model S和Model X的預訂款項總額,同時也標志著這兩款新車即將在國內市場以正規軍名義服役。
各位看好了,官網寫的是“預訂”,也就是無法律責任的一種協約,說白了就是“誠意金”。是的,整整25萬誠意金,那這件商品最終要賣多少錢,才對得起這2.875公斤的百元大鈔所能寄托之誠意?
從“起售價或破100萬”,到“誠意金需要25萬”,直至Tesla官方發出表達來意甚善的《一個公正的價格》,我們順藤摸瓜地搜出這些曾經的報道,俯視了此間的棋局。(最新消息,如下截圖:Model S上市后,Model X誠意金降至3萬)
為什么是73.4萬?這個“神價格”,引起轟動的原因是:Tesla官方大方地給出了公式解讀,而在此前并未有車企自導自演過這一出大戲。但我們何不深層次想想,一個透明的報價,是不是你說了我就該信,是不是這就足以說明它就是業界良心。
我們平時下館子吃飯的時候,也沒有服務生遞來報表告知:挪威三文魚一斤成本=x,運輸損耗百分比=η,服務生應得工資=y,醬料鋪租燈油火蠟=z,因此通過加法計算后表明這斤三文魚收你99.9元是充滿愛的氣息的。同樣的,在挪威國內飯館享受著三文魚的民眾,也不會被告知一千克三文魚是分別由多少挪威克朗的幾個成本因素組成,來表達商品屬于公正價格范疇內。
本節內的所有論據都指向一個你我都不太愿意接受的結論:我們的價值觀被利用了。
● 真相不一定只有一個,但我們會努力追尋
鑒于有不少網友在沒看明/沒翻頁看完筆者觀點的前提下,給出一些疑問,筆者就將這一小節在首頁稍微展開下,讓沒有看過往期文章/本文第二頁的網友,對此有所了解。
簡單說來:Tesla所謂的“良心價”是理所當然的,只不過我們一直被國內豪華車廠商坑了太多年了,才覺得這樣的價格較為優越。我們至少也應該鼓勵Tesla的這種行為,也讓我們看清楚其它豪華車虛高售價的真相。
《這不科學》系列原創點評:
寶馬7系國內、美國與英國起步差價對比 | |||||
車型 | 中國售價 | 美國售價 | 百分比 | 英國售價 | 百分比 |
740Li | 121.8萬 | 78925美元 | 252% | 61945英鎊 | 205% |
約合48.3萬人民幣 | 約合59.3萬人民幣 | ||||
750Li xDrive | 206.35萬 | 94000美元 | 358% | 74785英鎊 | 288%* |
約合57.6萬人民幣 | 約合71.6萬人民幣 | ||||
760Li | 256.35萬 | 141200美元 | 296% | 106020英鎊 | 252% |
約合86.5萬人民幣 | 約合101.6萬人民幣 | ||||
*英國的750Li無四驅(xDrive)型號,因此僅供參考 |
雷克薩斯IS C車型海內外起步差價對比 | |||||
車型 | 中國售價 | 美國售價 | 百分比 | 日本售價(稅后) | 百分比 |
IS250C | 64.5萬 | 42710美元 | 247% | 537萬日元 | 195% |
約合26.1萬人民幣 | 約合33萬人民幣 |
● 車是好車,價是好價,沒錯
“損”了Tesla整整兩千中文字符,筆者不忘拋出另一個思考角度上的事實——車是好車,價是好價。
什么環保先鋒、技術先鋒、誠意之作、技術覺醒,過于濫用的低質辭藻并未給予Model S充足營養。那么現在筆者想給各位灌輸的觀念是:“因為價格杠桿的存在,這世界上其實并沒有爛車。”舉個例子,上海大眾曾在2003-2006年間投產了一款名為Gol(高爾)的小型車,堪稱神車黨少有的失敗之作,但若是定價到3萬,那必然是產至今日、供不應求的絕世好車。
回到Tesla Model S中國售價上來,拋開極其昂貴的定制件價格而言(點擊:Tesla在線設計室),73.4萬元人民幣的起售價,對于這樣一款5.6秒破百、軸距接近3米的豪華中大型車而言已算厚道,而這也能從筆者同事們與Model S接觸的經驗中獲得驗證。
● 傳說中的小土豪是智障嗎?
一個未經證實的微博大概是這樣闡釋的:“三個月前,浙江金華一個1989年生的小土豪,以人民幣250萬的價格從中國香港調貨購入Model S一臺,成為大陸第一個Tesla車主。”請問,在默認傳聞真實性為Yes的情況下,這位小土豪是智障嗎?
不是。如果他真的是為了宣示自己的環保意識,那便是智障;但種種跡象證明,這僅是某年輕人為了炫富、秀稀罕物而做的一個普通購入案,那這看似流失的100多萬差額,其實物有所值(請理解為奢侈品的附加值)。
那接下來準備購入Tesla Model S的潛在買家們,要算是略沖動、趕新潮、高品位、純曬命之中的哪一種呢,筆者不方便作出片面而任性的預判,不過筆者倒是私下編了一個獨句冷段子,博各位一笑:丈母娘大吼一聲“電梯房都買不起,開個電動車就想來泡我女兒,滾!”,就這樣把小唐轟走了。小唐把Tesla Model S開回獨棟別墅車庫充電,至今心情低落。
● Tesla是否真是為愛正名
什么才是公平?Tesla在計算在華售價時,使用了在美售價作為計算基礎,這就是不公平。我們沒有條件去確認,Tesla在美銷售的Tesla就是使用了“絕對公平的售價”,而以此映射在華售價是“相對公平的售價”,無疑默認了中國汽車產銷還處在黑暗的中世紀中(關于這個論點的論述,筆者在文章末尾,給大家帶來一篇自娛自樂的點評),而這種以踩別人來抬自己的手段,可以看作對中國市場的不尊重。
Tesla用著歐洲傳教士“解放新大陸”的思維來登陸這個新生市場,縱然車子和價格都是優越的,我們也不能認定它就是在為愛正名。
不過,Tesla Model S作為純電動車技術標桿為汽車制造業帶來的推動作用,Tesla公司敢砸錢去做免費使用充電樁網絡的勇氣和魄力,倒是真正有愛的。
● 編輯結語:
等號是一個堅不可摧、童叟無欺的天平,只要等式條件成立,等號兩端的元素就應該科學地恒等。《這不科學》第三季,并沒有為你計算這個售價與等號對岸的那些材料/稅費加起來是否恒等,而是想跟大家一同思考這個問題——我們何必要在廠家的“誘導”下,列這條等式?
最后的結論是:Tesla的確是厚道的,縱然這種灌輸觀念的方式有失風度。不過站在Tesla的角度看,既然可以大大方方地將這個觀念建立在其他豪華品牌的不厚道之上,又何樂不為呢。
從目前回復來看,似乎以上所言太過晦澀造成許多誤解。那么小編在此不妨說句直白點的話:Tesla Model S的國內售價是正常的、理所當然的。只不過在中國豪華車市場大多車型都采用暴利定價的格局下,這理所當然的售價成為了廠家拿來作為宣傳噱頭的“良心價”。歸根結底,中國的豪華車市場定價還是過于畸形,Tesla開了一個理所當然的好頭,我們希望這個趨勢能在未來延續至每一個豪華廠商的定價法則之上。
● 附文:一篇關于汽車產品在華現況的狹隘觀點
馬路上的奢侈品
(文/本文作者;圖/懶得配了)
汽車,對于國人而言,一直是奢侈品的一種。消耗一輛汽車的價值,我們需要額外繳納各種增值稅、關稅、購置稅、車船稅、牌照費等等。當然,稅費是社會資源調控的必要手段,也是周瑜打黃蓋、一個愿打一個愿挨的節奏,無可厚非。只是與發達國家同類稅費額度相比,在國內用車,消費者還是無形地繳納了一份數額可觀的“奢侈品稅”。換句話說,國內馬路上跑著的乘用車,無論品牌定位高低,都是被人為特殊定義的奢侈品。
90年代初,一臺合資緊湊車起碼20萬,也就是一線城市一套洋房的價錢。到了2013,一套房能花光普通職工一輩子的積蓄,而一臺合資緊湊車,在人民幣國內購買力大幅度下降的前提下,“僅需”10萬左右即可到手。
那這就代表了消費者開始受惠了?否。
現在還有多少合資車廠,拿著兩代三代之前的平臺,換殼不換標,打著中國特供車型的旗號,大肆地在刮著百姓的錢,而這些產品要是在汽車市場成熟的國家,一定是滯銷到關門停產的貨。
這樣看來,國內汽車消費者的境況是足夠不容樂觀的。本來只是想買一臺實在耐用的普通家用車,先是被以奢侈品的名義拿走了一沓錢,然后又被兜售了一個過氣的產品。但我們又反過來想想,究竟是誰推動了這個循環?
是消費者對舶來品牌的癡迷,一手打造了這個繞不出去的循環,這歸根到底還是要源自自主品牌產品的弱勢。愛吹噓、缺創新等等都是老生常談了,而就是因為這些眾所周知的內耗,憑著本土優勢本應更具競爭力的自主產品,至今還是缺乏底氣,合資/進口產品也才會有了今天這高售價,才有這更高等級奢侈品的身份存在。
提升自主車企的戰斗力和出品,才是消除國內汽車作為“奢侈品”假身份的關鍵。也只有這樣,你才可以在別人問起為啥不買合資/進口車時,拍著一臺質量倍兒棒的自主車跟他說:我愛國,你隨意。
《這不科學》系列原創點評:
● 圖賞
Tesla Model S:致敬美籍塞爾維亞工程師Nikola Tesla,電與磁迸發的未來之光
《這不科學》系列原創點評:
>>點擊查看今日優惠<<
-
1
小米SU7 Ultra 52.99萬 報價 參配 圖片 獲取底價>>
-
2
奧迪A6(進口) 50.68-61.39萬 報價 參配 圖片 獲取底價>>
-
3
奧迪A7 58.98-78.88萬 報價 參配 圖片 獲取底價>>
-
4
奔馳CLS級 58.8-69.1萬 報價 參配 圖片 獲取底價>>
-
5
寶馬6系GT 59.09-69.99萬 報價 參配 圖片 獲取底價>>
-
6
瑪莎拉蒂Ghibli 79.58-94.88萬 報價 參配 圖片 獲取底價>>
-
7
極氪001 FR 76.9萬 報價 參配 圖片 獲取底價>>
-
8
奔馳E級新能源 53.86萬 報價 參配 圖片 獲取底價>>
-
9
奧迪S6 85.88萬 報價 參配 圖片 獲取底價>>
-
10
沃爾沃S90新能源 49.99-61.39萬 報價 參配 圖片 獲取底價>>

- 經銷商報價:
- 68.49-81.49萬
- 官方指導價:
- 68.49-81.49萬
- 分 期 購 車:
- 暢享超低利息>>
- 獲取底價 試駕 置換 貸款購車
鐗規柉鎷夊皢涓婂競錛?/span> 璧涘崥瓚婇噹鏃呰杞?/a> Roadster
鐗規柉鎷夋柊杞︼細 Model Y Model 3 Model X
鐗規柉鎷夌儹闂ㄨ濺鍨嬶細 Model S 2023嬈?鍙岀數鏈哄叏杞┍鍔?/a> Model S 2023嬈?Plaid 鐗?涓夌數鏈哄叏杞┍鍔?/a> Model S 2016嬈?Model S 75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