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揚:未來十年 中國汽車產業將達領先水平
【太平洋汽車網 行業頻道】在全球未來出行大會(GFM2020)上,世界汽車組織第一副主席、中國電動汽車百人會副理事長董揚表示:中國汽車產業的制造規模和能力目前已身居前列,擁有世界最全的產業鏈,形勢將比以往任何時候都要好。他認為,十年或者更長時間內,中國的汽車產業將可以躋身于世界汽車先進之林,或在某些方面達到領先。
對于中國汽車產業當前的形勢分析,董揚副理事長給出了自己獨到見解:
歷經汽車產業的變革,董揚一直頗感欣慰:那個曾經缺乏試驗設備、缺少科技人員的時代已經過去了,如今的汽車產業不僅在人員規模上有了明顯壯大;在產品、工藝和材料等各方面也都有了迅猛的發展;甚至連研發的投入也達到了幾十億的水平,在經驗和數據也都有著非常樂觀的積累。總體看來,中國的汽車產業會達到世界先進水平,從前那種仰視美國、歐洲、日本汽車產業的時代已經過去。
正所謂創新是引領科技的第一生產力,董揚表示,中國的新能源汽車之所以會發展得那么好,最主要的原因在于我們有著巨大的市場、以及創新型技術。目前,中國擁有2億7500萬民用汽車、1億輛摩托車以及3億輛電動自行車在支撐全社會的交通運輸,以此來看,中國汽車市場還將會有接近一倍的增長。
但中國汽車也有短板,董揚認為主要表現在關鍵材料、核心部件以及高端裝備上的短缺。盡管,目前中國汽車已經有了小于全世界1/3的產量,但當達到全世界的2/5甚至一半時,才可能完全支撐起這三大板塊的短缺。而這,也是董揚認為在接下來需要擴大引進的地方。
令人欣慰的是,中國的汽車產業發展,一直都有著自己的特色,尤其以MPV和SUV的發展是獨具市場優勢的。董揚表示,中國的小型SUV在性能和價格上都要遠比國外SUV好,這在吉利、長城、比亞迪、上汽通用五菱等這些中國品牌上的發展都證明了這一點。
擴大改革開放有利于我們走出去。在面對“全球化”發展上,董揚認為,過去的全球化主要是基于成本考慮,是為了降低成本而做出的相互聯合、互相分工。而今,雖然全球化這個議題不會逆轉,但又有著重新布局、適當收縮的趨勢,尤其當疫情這樣的情況出現時,如何縮短產業鏈、增加產業鏈的安全度這將是必要考慮的議題。
此外,董揚也提到,面對“全球化”趨勢的日益增強,中國的汽車產業仍然需要在技術上、管理上以及市場營銷方面,繼續學習國際的經驗。而且,不但要學習奔馳、寶馬、豐田這些傳統汽車公司的經驗,更需要學習特斯拉這樣新興汽車公司的經驗。但欣慰的是,中國已經有很多企業對此的理解已經非常透徹,中國汽車產業一定會有非常好的未來。(文:太平洋汽車網 王曉莉)
>>點擊查看今日優惠<<
-
11.5T你好!1.3T再見!測試2021款別克君越552T
- 2新一代日產逍客將于2021年首發 國產或同步引入
- 3新款奧迪A5于11月中旬上市 買不起A7那就看他!
- 4新款吉利星越ePro上市 售17.58-21.68萬元
- 5豐田威颯榮獲IIHS TSP評級 前大燈成唯一缺點
- 6一手推油一手推電 試駕上汽榮威ei6 MAX
- 2新一代日產逍客將于2021年首發 國產或同步引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