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此同時,豐田公司去年在全球市場上也首次超過了福特公司,晉升為世界第二大汽車公司。在美國市場,豐田的市場份額已經達到了11.8%,與克萊斯勒只差一個百分點。這家進入美國市場只有30多年的日本公司逼得具有百年歷史的美國三大公司節節敗退。
豐田公司制造部門發言人丹尼爾·西格爾說,豐田成功的關鍵是注重生產的靈活性,能夠以很低的成本對市場的變化做出及時的反應。
他介紹說,豐田的球車體裝配線可以在一條裝配線上組裝8種不同的汽車。他指出,多用途的裝配線幫助豐田降低了成本,減少了庫存,增加了產品的多樣化。
汽車生產國際化
隨著自由貿易的展開和經濟一體化的推進,美國汽車市場出現了前所未有的變化,越來越多的外國汽車公司到美國設立工廠,生產汽車,而美國汽車公司也越來越多地并購外國公司,或把汽車零部件,甚至整車的生產轉移到生產成本比較低的國家或地區。美國市場上的汽車構成國際化程度越來越高,給那些希望通過購買美國車來表達個人感情的消費者增添了新的煩惱。
通用公司曾經和豐田公司合作生產了一部小型轎車,豐田的名字是“CORROLA”,而通用的名字是“GEO PRIZM”。這兩個名字具有完全不同的內容,是一條裝配線上下來的車,只是從外表看有些差別,但根本無法確定它屬于哪個國家的產品。
其實在眾多的美國汽車上都能夠發現日本生產的引擎等重要的零部件,而在美國市場上銷售的日本汽車中大約有2/3都是在美國本土生產的。豐田公司在美國已經有三個大的汽車制造工廠。日本的本田、日產和馬自達等主要汽車公司都在美國建立了相當規模的生產基地。德國的奔馳、寶馬、奧迪,韓國的現代等在最近幾年也在美國設立了工廠。
分析人士認為,汽車市場國際化是一個大趨勢,不會損害美國經濟。相反,它對加強市場競爭、推動美國汽車工業繁榮具有積極作用。
美國汽車專家喬治·霍弗說,過去幾年,美國經濟不景氣,許多行業在中國等新興經濟體的沖擊下潰不成軍,制造業、紡織業、家具業、鋼鐵業等行業局面相當艱難。只有汽車行業呈現完全不同的景象。三大美國汽車公司雖然節節后退,但美國的汽車市場卻呈現出少有的繁榮。美國市場上的汽車品牌令人眼花繚亂,質量空前提高,消費者能夠花較少的錢買到更高檔次的汽車。(新華網)
[上一頁] [1][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