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國外,零部件企業的投資回報率比整車廠要理想,沒必要做好零部件就跑去造整車。”博格華納公司中國區總裁沈暉日前坦誠地說。
近年來,中國的零部件企業對造車表現出極大的興趣,前有萬豐,后有萬向錢潮、華翔等,通過各種方式紛紛擠入整車制造業,希望能搭上這趟充滿誘惑的“列車”。與國內企業不同的是,德爾福、康明斯、博格華納、博世等國際知名的零部件供應商,則似乎沒誰對整車產生興趣,這是什么原因?
整車的利潤誘惑零部件企業?
“我不相信國際上哪個知名的零部件供應商會進入整車制造行業。中國的情況很難評價,不僅做零部件的可以造整車,與汽車無關的企業也可以造整車。”一家跨國零部件公司的錢先生說。
據悉,國內的零部件企業往往在市場上淘得第一桶金后,很快就將注意力轉向整車制造,甚至有的在還沒淘到金子的時候,就已經做好進軍整車的思想準備了。這些零部件企業為什么對整車制造情有獨鐘?
康明斯中國有限公司的楊方認為,零部件企業爭先恐后進入整車業,同中國現在的整車行業利潤高有很大關系,利潤是零部件企業進入整車業的最大驅動力。
持有這種觀點的,不只是楊方一人。德爾福副總裁蔣健說:“目前,汽車行業的整體利潤水平比較高,而且相當大的利潤集中在主機廠這塊。整車行業的利潤明顯高于行業平均利潤。”他認為這是零部件企業熱衷于制造整車的主要驅動力。
國外零部件商對整車不感興趣
德爾福、博世、康明斯都是世界知名的零部件供應商,三個跨國零部件巨頭本身的發展歷程,就是世界汽車工業成長過程的一個縮影。然而,這幾家公司在幾十年甚至近百年的漫長歲月中,從來沒有實質性地進入過整車行業,原因何在?
“說到造整車,德爾福是最有實力去做的。除了車身、發動機、輪胎、發動機缸體、玻璃不做外,汽車上其他的部份,德爾福都是系統供應商。”蔣健自信地說,“2003年,德爾福全球投入16億美元在研發上。而一個企業的研發投入是有限度的,既做整車,又做零部件,又要達到國際水準,想樣樣都專業,這是不可能做到的。”
[1][2] [下一頁]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