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7日,德國
大眾汽車再次實施一系列重大決策,以擴大與中國
一汽集團的合作。
大眾汽車已同
一汽集團簽署協議,將投資人民幣14.2億元在東北興建新的合資汽車配件企業。大眾汽車將持有新合資企業60%的股份,一汽持有40%的股份。
這一決策恰恰發生在
上海大眾連續占據國產轎車企業銷售排行榜第一的歷史被終結,取而代之的是近年來市場份額突飛猛進的
上海通用。盡管此前南北大眾攜手降價,但仍沒有挽救大眾公司在中國市場份額持續下跌的命運。業內人士指出,大眾此次投巨資擴大與一汽合作,就是力圖通過一系列措施穩住在中國的市場份額。
有消息稱,大眾汽車集團日前正式宣布重新調整集團在中國的業務結構。“大眾汽車集團中國”將作為統一管理中國業務的一級組織機構取代原亞太區,該機構將承擔更多的管理職責,行使地區總部職能。
此次新合資公司名為大眾一汽平臺零部件有限公司,是由大眾汽車與一汽車集團共同投資興建的零部件項目,是大眾汽車已宣布的至2008年將在中國實現53億歐元的總投資計劃中的子項目。
該項目預計將在2005年年底正式投產,公司主導產品是轎車用前橋及
副車架總成,后橋總成,包括汽車的懸架系統、
轉向系統、
制動系統等。平臺零部件合資項目的實施,拓展了大眾汽車與一汽集團的合作領域,促進了雙方長期的戰略合作,提升了一汽零部件的體系能力及一汽-大眾公司整車產品的競爭力。
大眾汽車的一位管理人士說,新廠家將自2005年晚些時候開始投入生產。聲明稱,兩家公司還計劃在近期簽署另一份合資協議,在大連合資建一家
發動機制造廠。該公司生產的發動機具有國際先進水平,它將以低
排量、低油耗的優勢在環保和節能方面為業內作出表率,這也是汽車產業政策所鼓勵發展的方向。該項目現已上報政府有關部門。
這位管理人士稱,
大眾將持有這家大連合資企業60%的股權,剩余40%股份由
一汽集團持有。總投資將達2.9億歐元,第一階段生產將自2006年年初開始,初步年產能為15萬部。完成二期建設后,新廠的年生產能力將達到30萬部
發動機。目前尚不清楚二期建設將于何時完成。
為推動一汽-大眾公司的進一步發展,大眾汽車集團與一汽集團還簽署了擴大產品線、引進新產品的意向性文件。其中,雙方簽署了商務用車技術轉讓協議,根據該協議,一汽-大眾公司將進軍國內的商務用車市場,利用一汽集團在吉林市的工廠生產輕型客車、商務面包車等新產品。
大眾在去年曾表示,將同另一家戰略伙伴上汽集團共同出資2.4億歐元建一家新的發動機廠,該廠的最終年生產能力也將達到30萬部。大眾在中國已經擁有兩家合資發動機生產企業,一家在上海,另一家位于長春,年生產能力約為75萬部。聲明指出,新的合資協議是大眾2008年前在中國投資53億歐元計劃的一部分。
為在中國日漸繁榮的汽車市場分得一杯羹,海外汽車制造商一直在中國積極投資。
通用汽車也計劃在未來3年里投資30億美元,其他幾家跨國汽車企業正打算將現有在華產能擴大一倍。
然而,目前中國轎車市場正開始停滯,因為中國政府為遏制經濟發展過熱而采取了緊縮信貸的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