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少年來,在底特律、法蘭克福、巴黎、東京四大國際車展上,擔任主角的都是跨國公司。國內汽車企業別說沒當成主角、配角,就連參展的資格都沒有,只有看熱鬧的份兒。可是,今年9月的法蘭克福車展,這一尷尬的局面將被打破———據報道,一家國內民營汽車企業將實現中國人國際車展“零的突破”!它就是吉利。
代表中國汽車工業首次參加世界級車展的,不是國有大型汽車集團,這本身就有點出人意料。第一個“吃螃蟹”者竟是進入汽車行業僅僅5年,既沒有豐厚的技術積淀,又沒有享受過優惠政策的吉利,更是讓人大跌眼鏡。難道這又是李書福的炒作不成?
提起李書福,最先跳入你腦海的評價就是“汽車狂人”、“瘋子”……確實,筆者跟他交流過多次,早就聽到吉利開發出諸如“國內第一款自動變速箱”、“與寶馬相同的主動轉向技術”、“國內升功率最高的發動機”等新聞,但一直沒有親眼看見,筆者心中總是將信將疑。不過,進軍法蘭克福車展,可不是靠“忽悠”就能實現的。據了解,在德國汽車工業協會的嚴格審核下,參展車型首先要沒有知識產權糾紛,其次要達到一定的技術水平。這也是國內有四家企業申報,只有吉利脫穎而出的原因。
日前,筆者專程去了一趟吉利在寧波的生產基地。真是“不看不知道,一看嚇一跳”——以前幾乎全是手工作業的焊裝線上,先進的機器人承擔了最關鍵的車身焊接工序;一次沖壓成型的吉利自由艦側圍和車門,工藝精度堪與德國車媲美;總裝線上駛下的300輛英文標識的自由艦,正準備裝船出口,而這只是剛剛簽下的3000輛出口訂單中的第一批……
在剛剛建成的自動變速箱流水線上,曾是國家自動變速器科研組負責人、國內某汽車企業總工的徐丙寬說,他們生產的自動變速器一點不比國外產品差,但價格只有進口的1/3。在吉利發動機公司,一款由吉利自主開發的國內獨一無二的全鋁機體、塑料進氣管1.8升發動機,最大功率為103千瓦,升功率達到了57.2千瓦,這一數字與豐田前不久對外宣布的世界最高水平一致。在吉利新車展示廳,一款全新中級轎車FC—1,將與中國龍跑車一起,在法蘭克福車展上亮相。在吉利提供的材料中,筆者還發現了LG—1等多款新車的代碼。算上日前與香港生產力促進局合作研發高檔轎車,吉利將成為全系列車型生產廠。
在中國汽車行業普遍認同開發一款轎車必須具備幾百萬輛規模、耗資數億甚至是十幾億美元的時候,李書福曾口出狂言,“汽車不就是四個輪子加一個殼”,并白手起家完成了造汽車這項“不可能完成的任務”;當業界普遍認為轎車是老百姓踮起腳尖才能夠得著的“桃子”、一輛夏利也要賣到8萬元的時候,李書福再度聲稱要造“3萬元轎車”,3年后,最便宜的轎車已經賣到了2萬多元;當人們對汽車跨國公司很是迷信的時候,李書福又下論斷,“通用、福特總有一天要倒閉的”,巧的是2001年福特因為輪胎召回事件差點申請破產保護……如今,當李書福又提出“吉利2/3的汽車要實現出口”的時候,我們是不是可以給吉利多一點信心、多一些關心?李書福這一愿望如能實現,5年后的吉利將給我們帶來更大的驚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