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來,殘酷的價格戰已經使一些家電企業萌生“改行”的念頭,其中不乏一些老牌家電企業。從前幾年春蘭開始涉足重型卡車和摩托車到最近新飛宣布冷藏車生產線已投產,近來又傳出格林柯爾瞄準了亞星客車,打算通過收購涉足汽車制造業。
對于做汽車一事,格林柯爾未作正面答復,但并不是完全否定。格林柯爾有關高層表示,汽車尤其是客車行業的確是格林柯爾關注的重點,因為他們“看好客車行業,未來會有與冰箱
行業一樣的巨大發展空間”。
格林柯爾“隔行”相中汽車企業并不奇怪。最近已有多家家電企業開始涉足汽車制造領域。它們中有的是對現有產業的擴充,有的甚至已經把汽車業當作與家電平起平坐的行當。
春蘭是其中第一個吃螃蟹的,幾年前就開始涉足重型卡車和摩托車的制造,現在春蘭重型車已經躋身行業八強,其汽車業務量只與起家產品空調相差10個百分點。
今年以來,家電企業造汽車更形成了一股熱潮———5月,小鴨電器發布公告,稱正在與中國重汽洽談重組事宜;同時,美的也宣布未來5年內將斥資17億元進軍汽車產業,并正在與國內20余家企業洽談合作;6月,新飛宣布冷藏車生產線已經投產。
對此,業內人士分析,殘酷的價格戰使家電業利潤日漸微薄,迫使家電企業尋求“多元化發展”或是“找后路”,汽車行業成為不少家電企業的興趣所在。
盡管目前汽車業的競爭態勢已逐步顯露,但激烈程度遠不及家電業,據稱目前汽車業的普遍利潤率還維持在兩位數,而傳統家電僅在5%上下。同時,經過多年市場磨煉后的家電業在品牌、營銷、渠道等方面都要比汽車業成熟得多,這正是目前汽車業最需要的。
事實上,家電業的一些生產環節也的確與汽車業相通。目前北京的白菊洗衣機廠的注塑生產線就正在為現代汽車進行零配件加工,而為汽車行業“打工”的利潤要遠遠高于為洗衣機生產注塑模具。
一位家電企業人士則指出,向汽車業發展也是市場經驗豐富的家電企業用獨特眼光細分汽車市場的結果,比如冰箱行業巨頭新飛就是把冷藏車當作了制冷產業鏈的一種延伸而干起汽車的。
就此看來,家電企業涉足汽車領域或許不僅僅是一種多元化發展,也可能會對中國汽車業帶來強大的促進作用。(華西都市報)
[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