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以旋風般的速度趕在競爭對手之前推出了五款國產新車,但對
寶馬來說現在的心情卻并不輕松,甚至充滿了困惑。自己還沒戰勝
奧迪,競爭對手已接踵而至;沒戰勝
奧迪也就罷了,國產
寶馬每個月的銷量卻實在讓人有些看不懂?難道真像有些人分析的,
豪華車國產就變了味嗎?但這又解釋不通奧迪的暢銷?事實上,這不僅是寶馬現在遇到的問題,可能也是所有即將國產的豪華車將來都會遇到的問題。那么,豪華車國產到底勝算幾何?
國產寶馬月銷量僅900輛
據了解,從寶馬到
奔馳,再到
凱迪拉克,豪華車國產的陣容相當龐大,而最新的消息稱,
南京菲亞特決定在下半年投產藍旗亞Thesis,預計售價將會在80萬元人民幣左右。雖然記者從南京
菲亞特沒有獲得最終的肯定回復,但廠家已在通過其公關公司炒作“80萬元豪車賣給誰”的話題。這也就證實了
北京車展以后,又一豪華車將在中國量產的傳言。
然而,正如寶馬所困惑的,不少業內人士認為,在中國豪華車市場已經烽煙四起的當口,再投入巨資來量產“天價”豪車能否贏得市場機會,還有待討論。而且,是否隨便拿一款豪華車來中國生產就有市場,這也引起一些業內人士的質疑。
據寶馬集團公布的數據,今年1-4月國產寶馬的銷量為3877輛,也就是說月均銷售僅有900多輛。而同期進口寶馬在中國的銷量也近2000輛,月均500輛。很顯然,花了如此大的投資,引進了5款國產寶馬,無論是華晨或寶馬對國產寶馬市場表現的期望遠不止這些。雖然華晨和寶馬雙方對外都不透露今年的產銷計劃,以免給媒體落下話柄。但在今年5月
華晨寶馬工廠舉行落成典禮的時候,前來祝賀的遼寧省副省長劉國強在寄予厚望的同時透露了具體的數字。據他透露,
華晨寶馬今年的產銷計劃是2.5萬輛,到2005年爭取達到3-4萬輛,并盡快實現5萬輛產能,到2010年要爭取達到10萬輛的產銷目標。如此看來,國產寶馬目前的表現實在差強人意,更別提如預想中那樣對國產奧迪形成強有力的正面狙擊。
今年無疑是“中國豪華車元年”,寶馬引進之后,
凱迪拉克、
奔馳又先后國產,但是否一款豪華車實現國產就能獲得市場,卻越來越成為問題。業內人士在接受記者采訪時稱,投產豪華車應當慎重,特別是一些知名度在國內尚不太高的車型如果國產,將面臨遠大于競爭對手的市場壓力。
國產化率是不是原因? 一個讓準備在中國生產的豪華車不得不考慮的問題是,國產化率在什么程度比較合適。從目前來看,國產的豪華車廠家都對國產化率諱莫如深。不愿說沒有,也不愿說很高,因為說沒有不符合國家政策,說又怕影響了品牌形象。
對于一款經濟型或者普通中高檔轎車而言,提高國產化率是不需要考慮的。因為提高國產化能大幅度降低成本,提高競爭力,而且符合中國的汽車產業政策。可是對于豪華車而言,因為豪華車總的市場份額不會太大,如果搞國產化生產,配套零部件由于產量規模小,其成本可能還要高于國際采購的零部件。另一個重要的原因是,國內消費者對國產部件的認同也沒有進口件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