借分營之名走合營之實,是目前大多數進口車
經銷商與政策打擦邊球的典型做法。
新的《汽車品牌銷售管理辦法》難產,個中原因很多,但關鍵一點是,參與制定政策的人遇到一個大問題:同品牌進口車與國產車到底應該“分營”還是“合營”?新《汽車產業發展政策》對此沒有明確提及,因為那樣做有違背世貿精神之嫌(按國際慣例,汽車品牌分營還是合營的決 定權應在廠家)。但“分營”是大部分政策制定者的愿望,因為這是惟一可以在2006年汽車業放開之前,拖住外資全面控制中國車市進程的辦法。于是這個球被踢到《汽車品牌銷售管理辦法》腳下。爭論仍在繼續,與此同時,幾份外資企業的品牌合營申請已靜靜的躺在相關政府部門的辦公桌上。
北京東四環,
東風日產福源專賣店:三輛國產車和三輛進口車齊刷刷地并排擺在一起,國產的
藍鳥、
陽光和進口的西瑪、
風度、
途樂正在同一個屋檐下銷售。“新《汽車產業發展政策》沒有明文放行(94版汽車產業政策明文要求國產車與進口車實行分營),進口車堂而皇之的進入國產汽車的銷售網絡,這一切,都源于進口車營銷政策滯后,而這種進口車賣場魚龍混雜的場面一段時期內也將在所難免。”一位業內人士對此似乎見怪不怪。同一品牌進口車與國產車到底應該分網還是并網銷售(簡稱分營、合營)?看來,在新《汽車品牌銷售管理辦法》出臺之前,這種并行景觀還會持續很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