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手博弈
事實并非政策制定者所愿。日前記者從渠道中了解,
寶馬開始通過進口寶馬的經銷店銷售國產寶馬;
奧迪也在用國產品牌經銷店嫁接進口車銷售。
為什么在政策還未對進口汽車營銷模式做出明確表態之時,跨國公司就急急出手呢?
“這是沒有辦法的事情,我們實在等不起了,市場就像戰場一樣,只有搶在別人前面才有生機。”一位
經銷商如是表示。其實,這些經銷商的真正意圖是,借辦法遲遲不能出臺之際,先把生米做成熟飯,用即成事實在和政府的博弈中贏得先機。
通過調查發現,實際上大部分跨國汽車巨頭都正在或明或暗的加緊兩網合一的步伐,試圖借合資公司龐大的銷售網絡,迅速搶占市場份額。此前就有消息說,原裝進口
馬自達MPV已經開始在
海南馬自達銷售服務網絡內銷售,這是新汽車產業政策公布后,銷售管理辦法出臺前,國內首次合資公司受外方委托“大張旗鼓”銷售進口車產品。
當然在分營、合營的問題上,各跨國公司的表現也不盡相同。業內人士分析,進入中國時間比較長的跨國公司對分合模式之爭并不太在意;因為他們的國產品牌已基本占有了固定市場份額,進口車業務對他們來說只是一種補充而已,無論分營還是合營,對他們的打擊都不會太大。而那些在中國車市涉市較淺跨國公司,則更愿意推動“合營”,因為對他們來說這畢竟是一個風險更低、見效更快的模式。
在這“合風勁吹”汽銷市場中,
上海大眾政策研究室主任饒達仍在旗幟鮮明地支持分營。他認為,不管口頭分營能在多大程度上起作用,但至少政策有策略的給予控制就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延緩進口汽車對國產汽車的沖擊。
在相關政策還未對進口車營銷模式做出明確表態之時,跨國公司就急急出手行合營之實。有人認為,他們的真實意圖是借新《汽車品牌銷售管理辦法》遲遲不能出臺之機,用既成事實在與政府的博弈中贏得先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