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來的難題
事實上,無論是汽車金融的突破還是中國架構的提升,跨國汽車巨頭在中國未來的發展都將面臨諸多難題。中盤弈局無論對誰來說,都是一個巨大的挑戰。
首先在汽車金融方面,外資在相當長一段時期內都將面臨銀行銀根緊縮的束縛,一來其融資不會一帆風順,二來其將會受到諸多業務范圍的限制。
此外,中國市場的成熟程度也是一個不得不重視的問題。過去主要由銀行開展的汽車信貸業務,結果是1800多億元的汽車消費貸款余額中,超過一半的個人汽車貸款無法回收,形成呆壞賬,外資公司對此有何良方,目前尚不得知。
更嚴峻的考驗是中國架構提升之后,如何完成其全新的歷史使命。
據稱,
大眾中國新
總裁雷思能曾在內部交流中表示,新架構完成之后,首先需要向中國市場引入更多的車型,改變大眾公司在中國消費者眼中低端、保守的形象———這一點大眾公司已經在實際運作之中。
其次,也是更為重要的使命———整合大眾公司在華資源。這個整合涉及兩大運營單元(
一汽大眾和
上海大眾)、三大營銷體系(
一汽大眾、上海大眾、進口車)。實際上說到底,要使大眾中國真正成為一個運營性的地區核心,其成功與否的最重要標準就是能否整合中國資源,有效降低成本,提升企業運作效率。
但這個使命顯然困難重重。比如大眾備受指責的營銷體系,觀察者認為,之前大眾在華業務下滑的主要原因之一就在于對營銷的失控。而大眾新架構的一大特點正是加大對中國運營體系的控制力度。換言之,作為大眾合資公司的中方勢必受到更大的壓力,這意味著新一輪的博弈即將開始。
“未來大眾勢必會改變目前由合資公司中方實際掌控銷售權的局面,”一位接近大眾公司高層的業內人士說,“這就意味著要打破很多既
得利益,盡管難度很大,但對于大眾而言,卻是勢在必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