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瑞:壓力對國內國外企業都一樣 奇瑞汽車銷售公司總經理金弋波表示他不同意汽車業現在已經進入了“馬太效應”狀態。他認為壓力不論對國內企業還是國外企業都是一樣的。去年曾經熱賣甚至加價賣車的產品今年也都出現了降價的現象,這就說明市場的變化對每一個企業來說都是公平的。
金弋波認為對自主品牌而言,其特有的優勢并不會消失。“過去的優勢就是未來的優勢。”金弋波說,奇瑞仍將堅持其企業一貫的方針穩步發展。奇瑞的優勢在于其產品系列很寬。
在品牌建設方面,金弋波并不認為自主品牌只是將關注點放在如何將價格拉低而無視品牌建設。他告訴記者在今年上半年奇瑞并未參與到降價潮中,而在國外企業紛紛在品牌打造方面發力時,奇瑞也在做同樣的事情。金弋波總結說作為自主品牌和新的市場品牌,每家企業都有自己的生存之道。奇瑞這么多年都有增長,而且增長得非常快,實際上并不是偶然現象,而是體現出自主品牌的一種綜合優勢。金弋波同時呼吁業界和媒體應該對自主品牌和民族企業給予更多的關注和關愛。
■記者觀察
自主品牌夾縫中求增長 國外汽車巨頭一波接一波的增長勢頭似乎并沒有阻擋自主品牌的前進步伐。和部分合資汽車企業上半年遭遇大幅產銷量下滑相比,自主品牌仍然保持了整體的增長態勢。
作為國內最受關注的自主品牌,奇瑞今年上半年的生產銷售仍保持了較大的增長幅度。1-7月,奇瑞汽車累計產量達到53877輛,累計銷量達到56508輛,分別比去年同期增長了44.9%和74.4%.同期的市場占有率也由2.8%增長為3.9%.另一個值得注意的數字是奇瑞的庫存量為零。從2002年的5萬輛產能到去年的10萬輛產能,再到今年奇瑞所制定的15萬輛的產銷計劃,車市的拐點似乎沒有對奇瑞造成較大的負面影響。
和奇瑞形成對照的是另一大自主品牌
吉利汽車。同樣,在數據上
吉利上半年的表現仍值得稱道。1―7月吉利連同
華普兩個品牌總共生產汽車57347輛,銷售汽車61907輛。分別比去年同期增長了42.6%和56.3%,庫存為4000多輛。同樣是一組表現良好的數據。和奇瑞一樣,吉利全年的生產計劃同樣為15萬輛。
但和這兩個國內汽車自主品牌標志性企業不同的是,仍有部分企業遭遇了產銷下滑的困境。作為自主品牌中目前惟一的中高檔車型生產企業,華晨
中華1-7月累計生產10330輛,銷售9195輛,同比分別下滑49%和48%,庫存為2800多輛。
中華轎車全年制定的產銷計劃為32000輛,從目前來看,完成這個計劃的難度不小。
上半年曾有消息稱
哈飛汽車將在深圳設立第二個生產基地,以進一步優化企業生產結構和擴大產能。1-7月
哈飛的產銷數據為生產18973輛,銷售19245輛。生產下降了4%,但銷售卻上升了14.9%.據哈飛內部人士介紹,在今年上半年市場低迷的環境下,哈飛也適當對產銷計劃做出了相應的調整。
而作為國內經濟型
SUV生產企業的領頭羊,
長城汽車的整體增長雖不能和去年相比,但仍維持了較大規模的生產銷售量。同樣是1-7月,
長城生產汽車17500輛,銷售17800輛,
長城方面有關人士表示,由于受到上半年燃油價格上漲的影響,SUV車型生產,特別是經濟型SUV遭遇了比較大的沖擊,因此,這樣的數據還是能令人滿意的。
盡管自主品牌都維持了增長的連續性,但可以看到的是目前國內自主品牌汽車生產企業的產品結構依然是以低端產品為主,在市場上往往以價格優勢取得先機。例如奇瑞,其生產的53877輛車中,QQ接近3萬輛,而其去年力推的
中級車東方之子不足7000輛。作為一款微轎,QQ的單車利潤率非常有限,盡管銷售量不小,但無法為企業帶來持續發展所需的大量資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