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君威3.0的巡航裝置不太適合中國,如果能去掉這個裝置,對車的性能不會有什么影響,但可以省不少錢。”一位君威車主告訴記者,“君威3.0的銷量比2.5 少多了,主要是價格高。”如果真是這樣,君威3.0能否去掉一些作用不是很大的裝置,降低成本和價格,以吸引更多的消費者呢?
“
高爾是一輛不錯的車,可惜上市時推出的‘裸車’配置,不太符合中國人現在的消費需求。”
“
伊蘭特賣得好,關鍵在于價格低、配置全。”
“
夏利2000上市時不成功與沒有
助力轉向、窄胎有關;
賽歐上市時取得的成功與
ABS和防撞氣囊有關。”
……
經常有些業內人士評價汽車配置的得失。汽車廠家推出的每一款車型,配置是不是最合適?這些配置的性能和成本比是不是最大的?這些配置是不是很好地滿足了消費者的需求?
管理學中有一個分支叫功能成本分析,專門研究功能取舍的問題,是價值工程學的一部分。通過一番調查,記者發現汽車企業在價值工程方面存在一些問題。
汽車廠家:選擇配置,是否應用了價值工程 價值工程學就是研究產品功能與價格關系的學科。運用價值工程的管理方法,就是要對產品或服務進行功能分析,使產品以最低的總成本,可靠地實現產品或服務的必要功能,從而提高產品或服務的價值(價值=功能/成本)。也就是要使消費者覺得花這么多錢買這樣的功能最劃算。日本
豐田公司是價值工程成功運用的典范,在上
世紀70年代曾經以低價格大量向美國出口汽車。
“價值工程企業必須做,
一汽所有的產品都要做,而且是持續地做。不然怎么能達到最大的性價比呢?”一汽集團宣傳部副部長沃仲聲肯定了價值工程在企業中的應用。
北京現代公關科科長孫振杰認為,價值工程是一種成熟的管理技術,幾十年前國外就開始使用了,現在大多企業應該都會使用這種技術,以尋求產品功能和成本的最佳結合。“
北京現代一直都在應用這種技術來取得最好的產品價值(功能成本比)。”
孫振杰很熟悉北京
現代的產品和運作:“我們通過市場調查,了解用戶對于汽車功能的不同需求,由此確定車型的配置和價格,然后再倒推成本。根據市場對汽車功能需求的變化,每種車都會不斷調整配置。比如說,2003年年底推出的
索納塔增加EF款;2004年3月,索納塔減掉了一些配置,同時也降低了價格。這些都是為了求得整個汽車產品的價值最大。”
江淮汽車在康鈴汽車的廣告中,明確宣稱江淮汽車“充分運用價值工程學原理,創造最佳的性能價值比”。
但對很多汽車廠家而言,價值工程本身似乎并不是很有“價值”。有業內分析師指出,在引進的轎車產品上使用價值工程的意義不大,因為產品的功能和價值80%在設計階段就已經決定了。有的企業人士也告訴記者,他們引進的產品,在配置上基本都與原裝產品一樣,針對中國的消費市場改變的配置不是太多。只有比如
懸掛系統等,會根據中國的實際路況作一些改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