問:從經濟和工業的角度而言,中國的汽車工業需要具備什么條件才能出現自己的“國民車”?
戴爾·哈羅:現在中國的情況與戰后德國所處的歷史環境不一樣。現在人們的需求也與當時不同。可以說,如果現在調查中國消費者喜歡什么樣的車型,一定會是舒適的、高檔的、偏大型的,而不是像
甲殼蟲那樣簡單構造的車。這實際上表明人們對車的要求提高了。
但目前在中國,本土的汽車企業在滿足市場需求的車型和其擁有的制造能力上,存在明顯的脫節,也就是中國的汽車企業現在還不能完全靠自己的力量來為消費者生產令人滿意的車型。
不過,隨著中國經濟的快速發展,在完成汽車工業的技術與文化積累之后,同時注意避免西方國家在其過去如環保、技術等問題上所犯的錯誤,中國是可以制造出自己的“國民車”的。
相關鏈接
戴爾·哈羅(DaleHarrow),畢業于英國考文垂大學,著名汽車和工業設計師。他曾積極從事設計顧問工作,并與許多汽車公司和設計公司合作過,包括SeymourPowell、Penta-gram、雅馬哈、
本田、索尼以及Tefal。他與Pentagram公司合作設計的倫敦出租車在1999年被選為“千禧年產品”。
自1999年以來,戴爾一直在皇家藝術學院任教,1999年成為皇家藝術學院機動車設計系主任。同時還在卡的夫大學任教,并擔任多所大學工業設計與機動車設計學位課程的外部考官,包括舍菲爾德大學、哈德斯菲爾德大學、北漢普頓大學。
目前,他還任中央圣馬丁大學工業設計研究生課程的主考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