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Polo”這個單詞在世界范圍內廣受歡迎,現在不僅僅代表英國老
王子喜歡的馬球運動,著名服裝品牌RalphLauren拉夫·勞倫用“
Polo”,10大名表中的Piaget伯爵有美輪美奐的Polo系列鉆石珠寶表。在中國現在最著名的“Polo”應該是
上海大眾生產的Polo
波羅轎車。
RalphLauren拉夫·勞倫的Polo因為《Friends》正在處于一個上升階段,Piaget伯爵的Polo因為那些奪目的鉆石成為OL的終極夢想,而上海
大眾的Polo雖然紅過一陣,但最近的境遇好像不是很妙。
POLO是一塊雞肋? 記者不用去查銷售數字就知道Polo現在的銷售差強人意,因為最近朋友向記者咨詢的車型名單中已經很久沒有出現Polo的名字了,取而代之的是
伊蘭特、
高爾夫、
飛度,甚至是Spark。盡管我一再向他們推薦,Polo現在性價比很高,相對國外的售價,Polo已經算是賤賣了。除了一些因為特殊關系而能拿到內部價,青睞Polo的主顧還是很少。Polo的情況用書面語形容類似“雞肋”,用流行語來說是“想說愛你不容易”。
以目前的價格而論,Polo各方面都算出色,少人問津實在是沒理由,記者想Polo偏偏就是吃虧在全面和均衡,這得從德國
大眾說起。
德國人在汽車制造上的功力沒人可以否認,應該是這個世界上最出色的,不管是高端的雙B,
跑車中的
保時捷,當然還有全能的Volkswagen大眾。德國人在汽車制造上的各個方面,他們都要做到最好,操控、乘坐、外形、內飾,德國車的各方面都是第一流的。
奔馳、
寶馬、
保時捷這樣做沒問題,因為他們價高,有足夠的空間讓他們去做。但大眾,特別是在大眾的入門級產品上貫徹這樣的標準就勉為其難了。
全面均衡但不“出挑” 具體到Polo這款具體的產品上,大眾要在整體技術上領先,運用了激光焊接這樣的高成本的生產方式,電子
助力轉向、
電子油門這樣在A0級車上最先進的技術,同時為了保證很好的操控性能,又犧牲了不少車內空間。同時Polo在外形和內飾上也花了不少功夫,做工相當精細。但我們綜合整部車子來看,Polo在每個方面都不錯,但也作出了不少妥協。平均水平很高,但尖子項目很少。
相對于大眾,日本和韓國的
廠商在做這一價位產品的時候設計目的非常明確。他們把汽車各個方面在設計時劃出不同的層次,首先滿足第一層次的需要。比如
本田飛度,你可以很清楚地看到
本田的設計取向,空間和省油是第一位的,其他的方面放在第二層次考慮。
現代伊蘭特價格和空間是車廠最關注的問題。人的需要是分層次的,日本和韓國廠商設計的車型集中了絕大部分的資源去解決目標客戶群的第一和第二需求。
Polo呢?各方面均衡發展,各方面也相互牽制,油耗和安全性相互牽制,操控性、外形與內部空間相互牽制,導致Polo解決了目標消費群的大部分需求,但都不能被完美地滿足。
這可能就是Polo的悲哀,也是可能是大眾汽車在全球范圍內所遇到的一個瓶頸。大眾要做出
小型車中最好的汽車,但人們卻發現無論在外形內飾、
發動機變速器的各個方面,大眾可能沒有頂尖之處,而大眾車的成本又居高不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