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在美國
福特汽車公司10年從事各種電動汽車技術開發的經歷,并曾獲
福特公司的最高獎項——亨利.福特技術成就獎,但徐性怡還是回到了中國。用他自己的話說,中國是適合電動汽車生長的第一塊土地。他當然要回來。坐在我面前的徐性怡博士,是華中科技大學首批留美學生之一。1983年,他在美國威斯康星大學攻讀電力電子控制,1990年獲得博士學位。1992年,徐性怡加盟了福特汽車公司,主要從事電動汽車的研究與開發。
如今他的身份是國家“863”計劃電動汽
車重大專項的特聘專家。說起與“863”的聯系,雙方可謂互相吸引。2002年8月22日,這一天徐性怡記得十分清楚,這是他回國后的第三天。科技部安排了一場電動汽車的講座,請徐性怡介紹國外電動汽車的發展狀況。會后,科技部高新技術產業與發展司副司長許倞對徐性怡說,你在國外研究電動汽車的經驗很寶貴,希望你能參加正在進行的863重大專項的節點檢查工作,既可以指點專項的工作,也有助于你了解電動汽車重大專項的情況,為今后參加作準備。徐性怡欣然接受了科技部的邀請,成為“863”計劃電動汽車重大專項的特聘專家。通過一個月的節點檢查工作,徐性怡博士對電動汽車重大專項的組織和管理模式給予了很高評價。電動汽車專項是“十五“期間科技部啟動的十二個重大專項中最大的一個,5年間國家共投入8.8億多元人民幣,這筆錢如何花,花在哪里,是人們共同關心的問題。徐性怡非常贊賞總體組采取的一系列鼓勵競爭的措施,課題申報時明確規定,對每一個整車團隊允許2至3家不同技術特色的零部件研發單位承擔同一種關鍵零部件配套課題,一年后進行篩選,
優勝劣汰。
按照這一競爭原則,2003年初,專項順利完成了第一期合同的驗收和第二期研發課題的滾動立項工作。徐性怡說,“即便是同國外相比,863電動汽車專項的進展也是很快的。除了各項目團隊的努力之外,也與專項的科學組織和嚴格的節點檢查密不可分。”節點檢查是把企業產品開發過程應用到技術開發項目中的一個嘗試,它監督、推動項目的進程包括整車和子系統單位之間的配合。項目實施過程中,每個單位都感到了節點檢查的壓力,而想方設法地爭取達到節點指標,大部分單位事實上也達到了指標。在不到兩年的合作共事中,科技部負責重大專項的官員們的勤奮務實的工作作風給徐性怡留下了深刻印象。“他們經常是沒有休息日,只要是有事,他們隨叫隨到。而且項目總體組專家的會議大部分都是在休息日召開。”盡快推動電動汽車的發展,他們彼此心照不宣。
最初,徐性怡想在美國將電動汽車推上路,但他發現,在美國要做到很難。而中國是他實現抱負的理想之地。首先,中國的汽車產業將會有一個大的發展,這是一個不爭的事實,在全球能源緊張的大背景下,尋找替代石油的新能源壓力對中國來說,顯得尤為迫切。其次,這是一個關系到在新一代汽車發展中,中國有沒有自主開發能力的問題。在傳統汽車業上中國錯失了很多機會,目前中國90%的汽車市場被外國公司占領。下一輪以燃料電池為動力的汽車時代,中國還有機會。“我對此充滿信心。”徐性怡說。
15輛純電動準低地板公交車已交付
北京公交總公司。
像徐性怡博士這樣被電動汽車吸引回國的海外留學人員還有很多。科技部高新技術發展及產業化司副司長許倞說,電動汽車學科發展和人才培養成為電動汽車研發和產業化創新的人才基礎。“十五”期間,我國初步實現了電動汽車的人才聚集,直接參加電動汽車專項研發的科技人員有1978人,其中有高級職稱的944人,已經初步建立了一支結構合理、年富力強的高水平攻關隊伍。我國電動汽車發展的人才基礎一是來源于電動汽車研發企業的不斷增多和加強;二是來源于海外像萬鋼(電動汽車重大專項專家總體組組長、同濟大學校長)、徐性怡這樣被電動汽車的事業吸引而回國的留學創業人員;三是來源于我國相關大學和研究機構電動汽車學科的發展和人才培養。
徐性怡預測,電動汽車的大規模商業化生產,將首先從公交車開始。與傳統公交車相比,二者成本差別不大,而且用政府采購的方式來支持電動汽車的發展,可行性更強一些。這將極大地推動電動轎車的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