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照相關規定,明年1月1日我國將正式取消汽車進口配額。這是導致今年上半年許可證價格突然大幅跳水的關鍵性因素。但是,在許可證取消之后,不少進口車
經銷商又將面臨一個問題——在“配額制”之后,“登記制”將取而代之,而這種做法的結果是他們的命運將被進一步控制在汽車
廠商手中。
登記制落地 根據我國加入世貿組織的承諾,在2005年1月1日中國取消實行多年的汽車產品進口“配額制”管理后,“登記制”將取而代之成為國家掌控進口汽車的重要辦法。廣州AEC汽車城營運總監鄧愚透露,根據目前了解的情況,“登記制”要求取得品牌授權的進口車經銷商,首先必須向國家經貿委或者國家發改委申請和登記自己所需進口車的品牌和車輛數量,相關機構通過審核企業的資金實力和經營規模等方面來綜合考證,確定是否向其發放進口權,然后在海關部門作相應備案。所以,進口車商必須首先拿到國外汽車廠商的品牌代理權,這意味著,今后強勢的進口車經銷商將主宰整個進口車市場。
中國進口汽車貿易中心副總經理丁宏祥透露,登記制將在配額制度取消的同時實施,也可能在配額制取消之前試運行一段時間。登記制的具體實施細則目前尚不清楚,但是目前可以肯定的是以前橫行大道的“水貨車”將會遭到滅頂之災。
上海市汽車行業協會專家委員會汽車市場專家張伯順認為:“取消進口車配額后,登記制客觀上可能會起到限制進口車數量的作用。”
雖然業內人士普遍認為進口車配額制取消后,進口車對國產車的沖擊不會很大,但是對進口車采取適當控制措施仍是政策制定者首要考慮的方向。中國汽車工業協會政策研究會副主任饒達指出,取消配額制后,國家仍然需要對進口車市場進行宏觀調控,事前掌控進口車的整體情況,包括進口車的數量和品牌等,避免進口車市波動過大。登記制有助于解決這一問題。
有進口車經銷商表示,配額制多少帶有計劃行政的色彩,而且配額制因為實施上的不透明,容易產生“尋租”等現象。實行登記制,除了順應世貿原則外,也要比配額制度透明,只要經銷商有實力,大家都能在同一平臺平等競爭。
進口車“軟著陸” 登記制可以達到主管部門對進口車進行事前數量和品牌等進行監控的目的,鄧愚認為,除了登記制之外,一些配套政策規定還將有助于進口車市在取消配額制之后實現“軟著陸”。這些配套政策包括明年1月1日落實的進口車“落地完稅”制度,有望于今年10月出臺的
汽車三包規定,以及之前已經實施的進口車“3C認證”(China Compulsory Certification,中國強制性產品認證)等。
從2005年1月1日起實施的進口車“落地完稅”制度后,國家將不再設進口車保稅倉庫,取消進口車保稅。這意味著車輛到港即要求
經銷商付清車款和關稅,汽車進口商經營成本將大幅增加,市場將會進一步淘汰實力稍弱的中小進口車經銷商。而三包規定和“3C認證”在售后服務方面的要求則更嚴格,直接增加了
廠商和進口車經銷商的經營成本,進一步要求進口車經銷商具備相應的實力。
在進口車市場經過一系列政策洗牌之后,生存下來的進口車經銷商的整體素質將有所提高。而在經營成本提高后,經銷商對長期回報的要求也將使他們經營更加規范。
廠商施“硬手”
在進口車一系列新政和規定面前,進口車廠商不得不嚴陣以待。一方面新政策給廠商在售后服務方面的施加了壓力,另一方面,建立以廠商為核心的銷售體系也給了他們更大的控制權利,讓他們可以牢牢的掌握銷售渠道。
“3C認證”制度、三包規定都是從廠商角度進行相應規定;即將實施的登記制也是在廠商授權品牌的前提下,經銷商才能從事進口車的經營活動。政策在有意引導廠商建立完善的銷售管理體制的同時,廠商的核心控制作用也逐漸在銷售渠道中顯現。
毫無疑問,在建立以廠商為核心的銷售管理體制的過程中,廠商的話語權在逐漸增加,對進口車市場的控制力度將會增強。
寶馬在中國只有4個進口車經銷商,
大眾在中國也只有13個進口車經銷商。實行登記制以后,各品牌進口車將建立類似
寶馬、
大眾的銷售渠道,從眾多的進口車經銷商中挑選為數不多的有資金實力、且渠道網絡
比較健全的經銷商作為品牌授權代理。在整個市場規范的前提下,廠商對市場的反應也會更加敏感。
鄧愚認為,政策所至,未來廠商和經銷商之間的博弈關系將會進一步顯現。如果經銷商在品牌維護、渠道網絡建設等個方面都做的很出色,他們與廠商之間的話語權就會相應增強。反之則會完成受廠商的擺布,甚至被淘汰出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