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車帶動 廣汽配套體系凸現日系集群效應
廣州乃至珠江三角洲地區成為日系汽車零部件企業在中國最大的聚集地,日益土凸現出強大的機群效應。集團零部件事業的發展歷程,出現過重大挫折。
20世紀70年代末,轎車工業被確定為國家戰略性產業之一,其中一個合資的先驅是廣州標致。1985年9月,廣州汽車工業集團公司與法國標致公司合資成立廣州標致汽車有限公司。
法國標致和廣汽集團在車型換代和技術引進上存在較大分歧,加之其他因素影響,廣州標致在引進歐洲20世紀70年代車型之后,一直沒能更新換代。車型落后、產品開發能力薄弱,使廣州標致到1997年累計虧損29億元。面對資產總值僅有28億元的現實,1997年3月,法國標致以一法郎的價格將所持的全部股份轉讓給廣汽集團后撤出廣州標致,合資宣告失敗,廣汽初步建立起來的為廣州標致配套的零部件體系遭受重大挫折。
1998年7月1日,廣州本田成立。廣州本田用11.6億元買下廣州標致舊廠房,用5億多元加以改造,這就是廣州本田的首期投資。廣州本田吸取廣州標致失敗的教訓,在車型、銷售渠道和零部件本土化三個方面對癥下藥,著力推進。
整車帶動
廣州本田原總經理門脅轟二對記者說:“我每次回日本,一個重要的任務是,說服在日本給本田配套的企業來廣州。最初他們都很遲疑,但看到廣州本田產量不斷提升,他們便下定決心來廣州并不斷增加在廣州的投入。”在本田整車廠入主中國之后,緊隨而來的日本零部件企業在廣州形成了龐大的日系車配套體系。廣州日系車完善的配套環境,使日產、豐田接踵而至。隨著本田、日產和豐田原有零部件配套企業到廣州落戶,廣汽很快建立了與其整車廠配套的零部件體系,依靠整車廠拉動,壯大了零部件產業。
無論在規模,還是在投資來源上,這些零部件企業以日本企業為主,其中產值超500萬美元的企業就有21家。在廣州,為廣州本田、東風日產等配套的零部件企業有53家,其中86%的零部件企業為外地整車企業配套。
當前,依照距離整車廠的遠近,廣汽有三個供應圈,最核心的是廣州市內供應圈。“這個供應圈的供應量大約占廣汽配套體系供應量的27%。”廣汽集團董事長張房有說。第二個供應圈就是“小珠三角”地區,包括佛山、東莞、江門、中山等廣州附近地區,被稱為“一小時供應圈”。最外圍配套圈擴展至整個珠江三角洲地區,其供應量大約占廣汽整個供應體系的60%。也就是說,廣汽集團零部件配套體系的供應量在廣東范圍內占了60%多。
在核心區域的企業,多數零部件是高附加值的產品。珠三角地區及更外圍供應圈的企業,多數為這些零部件企業提供配套。“應該說,這兩個供應圈主要是由廣汽集團帶動起來的,尤其是在廣州這個核心供應圈,廣汽集團零部件公司投資的企業就占了18%~20%。”張房有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