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世紀80年代,美國麻省理工大學的三位教授寫了一本在全球產生廣泛影響的書———《改變世界的機器》,三位教授認為,汽車的普及改變了世界。今天,汽車這個機器也將對北京人的生活產生巨大的影響。專家們認為,北京的城市結構和北京人的生活將逐漸呈現出汽車社會的三大最基本特征。
第一個特征:城市越來越不像城市———原本熱鬧的中心區可能會空洞化,中心城區周
邊卻將誕生眾多熱鬧的衛星城,城市的結構改變了。
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產業部副部長馮飛認為,一方面,城市和郊區的界限越來越模糊。中心城區昂貴的房價和擁擠的環境、交通使人們選擇“在中心城區工作、在衛星城居住”。其結果必然是中心城區的空洞化。另一方面,郊區的城市化速度大幅度提高。北京周邊有很多的農村,因為一個大的房地產項目的到來,幾天之內整個農莊就可能全部消失。一部分農民的身份也隨之發生改變。
第二個特征:圍繞著汽車將誕生眾多的消費內容。如汽車餐廳、汽車電影院、汽車旅館等等。去年,世界著名快餐公司肯德基在北京城北推出了首家汽車餐廳。開車族到這里,不用下車,就能訂餐、取餐。除汽車餐廳外,北京目前還有汽車電影院等。國外最為普遍的汽車旅館也開始在北京出現。清華大學副教授、著名商業專家李飛表示,汽車增加了人們的出行頻率和時間,所有能夠吸引出行者的服務內容都有可能催生新的消費形式,像超大型購物中心“摩爾”就是汽車社會的產物。
第三個特征:人們的生活方式因為有了輪子的驅動而改變了許多。李飛說,過去最流行的是“公園戀愛”,現在“汽車戀愛”開始流行。他說,在國外,有一個有趣的現象是到加油站買飲料、買快餐食品的越來越多。目前國外的加油站已經對小便利店、小型超市等產生了巨大的威脅。因此在未來,到加油站買食品、到大商場去加油將不是新鮮事。而這只是人們生活方式改變的一個非常微小的部分。當汽車進入家庭后,人們的周末生活、夜間生活已經和過去有了截然的不同,周末郊區游越來越普遍,晚間在外逗留的時間也大大延長。
汽車還為人與人之間的交流提供了便利。結伴旅游、朋友聚會的幾率增加。當汽車無所不在的時候,人們的生活也就時時刻刻“脫離”了地面,變成了被四輪驅動的生活。(北京青年報)
[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