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迪Q2L對比試駕寶馬1系 20萬買誰更合適
坐進Q2L車內,撲面而來的是熟悉的奧迪家族設計風格,簡約的中控臺,為這臺精致小車再添加了幾分年輕氣息。
一條長長的斜紋裝飾條橫穿中控臺,采用半透明的覆蓋材料,下方隱藏了氛圍燈,光線稍暗的環境下可看到飾板發出淡淡的光線。
多功能的全液晶儀表盤,界面美觀、涵蓋信息量大、功能布局合理易讀、科技氣息濃郁。
圓形方向盤粗細適中,符合人體工程學的設計使其握感極佳,柔軟適中的皮質包裹,帶來溫和的觸感,丁字褲的造型也讓它多了幾分動感時尚。方向盤左右兩側集成了許多功能按鍵,左邊為儀表盤菜單、視圖、功能選擇區;右邊為多媒體控制區,可進行接打電話、語音輸入、音量與歌曲選擇等操作。
懸浮升降式中控屏幕顯示細膩、界面邏輯清晰、簡單易懂,配合備受贊譽的MMI系統,操作過程十分流暢,讓你時刻都能快速找到想要的功能。
渦扇發動機樣式的空調出風口別具一格,很有科技感,外圈銀黑相間的環形不止起裝飾作用,還能控制空調出風口的開閉,逆時針為開,順時針一扭即可關閉,這種新奇的方式有別于大部分車型的滾輪式開閉。
中控臺下半部分,集合了常用的功能按鍵,如駕駛模式選擇、自動啟停、自動泊車(選裝)、前雷達、ESP等開關。下方為空調設置區,常見的空調功能開關都集成到一起,操作簡單。
空調區下方設有一個USB接口,和一個12V電源,滿足日常車載電器的供電需求。下方為杯架,中間的擋板可移動,不同的卡位提供大小的杯架,不同尺寸的杯子都可以放進來,這個設計非常貼心。
Q2L并沒有換上電子擋把,現款的球形擋把握感一流,輕輕的推就可以掛入擋,即將掛入的時候會自已滑入檔位,短小精悍的擋桿加上清脆的換擋手感,好像你開的不是一臺SUV,而是一臺性能車。
擋桿后方是MMI系統的操作區,相信大家都不會陌生,旋鈕旋轉的阻尼反饋適中,撥動整個旋鈕,回彈輕快,整體質感極佳。有了它,選擇中控顯示屏功能時,比觸屏還方便,也使盲操更容易實現。
從Q2L來到1系的車內,我突然感覺進入了一臺十年前的車里面,雖然寶馬家族式的設計我幾乎天天都會見,但是習慣了奧迪的科技氛圍再看寶馬的設計,潛意識里讓我感覺1系與Q2L的設計差了一代。寶馬落后了嗎?其實并沒有,也許是奧迪的設計更能抓住年輕人的心,一旦你習慣了,就再也戒不掉。
大面積鋼琴烤漆的飾板,配合多邊形的出風口,寶馬這幾年在豪華感營造方面進步很大,不過大面積的鋼琴烤漆必定會成為指紋收集器,而且反光的問題也不可避免,某些角度下可能會干擾駕駛,因此我個人并不太喜歡這種復古的烤漆設計。
1系全系只有機械儀表盤,不提供選裝,雖然是入門車型,但是全系機械儀表盤實在過于老舊,能顯示功能也有限。其實寶馬最新的液晶儀表盤顯示效果很優秀,但是并沒有給1系配備,有點可惜。
丁字褲的方向盤也是寶馬的老朋友了,相比Q2L的方向盤,1系的方向盤更粗壯,同時握感也更柔軟,用手可以掐進去,好像下方填充了海棉一樣的手感。采用了Nappa皮質包裹,表面比較光滑,同款方向盤的寶馬開久了之后,方向盤會被“盤”得油光锃亮,要經常清潔才能保持它的優秀手感。
8.8英寸的中控顯示屏配合iDrive操作系統,也是我們的老朋友了,菜單的邏輯清晰,簡單易用,不過屏幕的象素不如Q2L細膩,看起來稍微有點顆粒感,但支持觸屏操作,想想也就釋然了。
中控臺中間區域顯得比較老氣,沒有什么創新,設計很復古。多邊形的空調出風口在幾乎所有寶馬車型上都可以看到;下方為媒體數字鍵組合,1系取消了CD播放機,這些數字鍵更多被用在打電話,選擇電臺上,并不實用,但還是被保留了下來;數字鍵下方為空調操作區,只有常見的功能,因此操作并不復雜。
空調下方有兩個杯架和一個USB接口,由于USB接口處于杯子的正下方,如果放置密封不嚴的杯子,會有濺出液體滴落到USB接口的風險。杯架的頂部設計了蓋板,不用杯架時可關閉蓋板,得到一個平整的平面,放手機等小物件時很實用。
寶馬1系了沒有采用“大雞腿”電子擋把,配備的機械擋把外觀比較普通,沒辦法讓人聯想到“運動”,更像是十萬塊家用車的擋把。換擋需要略比Q2L大力一點,拉動“咔”一下完成換擋,人與機械的交流很直接,直接到讓人感覺出換擋部件卡到什么位置上。
擋把后面是iDrive系統的核心操作區域,功能非常豐富,按鍵分布合理,盲操完全沒問題,旋鈕轉動時阻尼適中,手感很好,但是前后左右撥動旋鈕時,偶爾會發生旋鈕卡住無法回彈的情況,發生的頻率并不低,而且我在5系、6GT、X5等寶馬的中高端車型上都有發現過這個問題,證明這是個通病,使操作體驗直線下跌。
>>點擊查看今日優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