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行車不完全用戶手冊 居家必備“法寶”
【太平洋汽車網 評測頻道】說到旅行車(Wagon,國內稱“瓦罐”),在國內大多數人印象中,它都是屬于小眾派的,并認為車型不如三廂車實用。不過隨著近些年來,一些歐洲品牌的旅行車不斷嘗試投放中國市場,再加上追求個性的90后消費者逐漸成為汽車市場的主流群體,似乎旅行車的春天正在悄悄的來臨。
而小編我作為一個忠實瓦罐粉,今天就特意準備了一臺旅行車,帶大伙來看看旅行車在日常使用究竟有著哪些優點和缺點,看看和我們平時所使用的車型相比有著哪些不同?
目前大部分旅行車大都是基于三廂轎車平臺進行開發,與同系列的三廂轎車車身長度相同,造型介于三廂轎車與掀背車之間的車型,由于將后備箱加高至于車頂齊平,從而形成巨大的尾部儲物空間。
正是因為旅行車兼顧了轎車的操控性和舒適性,同時又有了SUV的實用性,所以其在歐洲市場常年霸占銷量前幾名。
對于國內用戶來說,旅行車則同樣不陌生,從1986年開始,廣州標致就率先引入了標致505SW8,這也是我們在國內能見到最早的國產“瓦罐”,在當年其三排8座的布局可謂刷新了消費者對車的認知,但改開后不久薄弱的工業基礎導致不堪的質量以及不符國人審美的設計語言,終究導致505SW8草草謝幕。
隨后在1992年,上海大眾似乎找到了旅行車的新方向,便推出了我們最常見也最熟悉的瓦罐-桑塔納旅行版(簡稱:桑旅)。
桑旅一經推出,在當年可謂紅遍大江南北,接近20年的生產周期,總銷量更是達到幾十萬輛之多,其中大部分被公安系統采購,作為警務用車;還有一部分則流入了私人市場,即可滿足載人又可滿足載貨,在車普及度不高的當年簡直出行神器。不過桑旅的出現并沒有打開國內消費者對開車旅行概念的認知大門,而僅僅是當做一個客貨兩用車。
當然國內旅行車的故事還不止于此,2000年以后,伴隨著進口車市場的井噴和合資企業的興辦,有不少車企又開始試探國內的旅行車市場,其中就包括:2001年上汽通用發布了別克賽歐SRV;2006年上汽通用發布別克凱越旅行版、一汽馬自達發布馬自達6旅行版;在2009年華晨汽車則發布了首款自主品牌“瓦罐” - 駿捷旅行版。
盡管發布的旅行版車型不少,但由于當時較同級別的三廂車和SUV,瓦罐價格普遍偏高,消費者遲遲不肯買賬,從而導致其銷量結果都是不盡如人意,廠商折戟旅行車市場。不過隨著國家深化對外開放和進口車政策的開放(價格下探)以及追求個性的消費者正逐步成為主流(瓦罐消費者增多),似乎旅行車的春天也在一步步的接近。
同時,也正因為如此,才有了今天這篇文章。
●外觀體驗
今天小編借來的呢,是這臺奧迪A6 Avant(代號:C7)。
俗話說:“旅行車的設計只服奧迪”,這句話果真不錯。奧迪已經把這臺A6 Avant的顏值打造的非常完美,較同時期的國產版A6L(上一代)少了些許油膩,多了幾分靈動;而較同時期的奧迪A4 Avant,得益于中大型車的軸距優勢,車身線條更加舒展,行駛在公路上,簡直就是馬路上最安靜的美男子和最優雅的風景。
來到側面,一般來說中大型轎車(車長4900mm以上)搭配厚重的尾部設計會略顯臃腫,但大部分旅行車都會巧妙的將D柱傾斜,并與從A柱延伸過來的車頂線條平滑融合,讓整體更為從容雅致、處事不驚,就好像是靜靜的等待著車主來點亮。
而尾部則是旅行車最迷人的地方,大膽的利用最簡單的點線面來構成每一個塊面,整體風格一氣呵成、渾然天成,車身上的每一條線條也都能在車尾找到自己的歸宿;盡管尾部還有不少與三廂版相同的設計元素,但就是這整體柔美修長的輪廓,將其與三廂車型“一刀兩斷”,并進一步詮釋了“德味”二字。
不用看開車的人,僅僅只看車就能展現出“靜能端莊地應對商務場面,動能馳騁在遠方的路上”的態度。
如果你覺得上面的話有點文縐縐看不懂,那我就以最簡單的詞匯來概括下:“好看”!(反正把車停在公司樓下,基本上過往的同事都會停留欣賞)
根據車主的描述,每次停在停車場也會有不少過往的行人拍照。
小編申明:我是真沒有“恰飯”,只是旅行車實在太好看了!
●內飾體驗
進入車內,整體內飾與國產三廂版本基本一致,標志性的奧迪家族式設計語言;而配置上也大同小異,基本上你想要的配置都齊全了,畢竟這是一臺中大型豪華轎車。(所以這里設計、配置我就不提太多了,接下來說重點)
目前國內在售的旅行車大多數都是采用標準軸距,因此空間部分將會有較大的變化。那么我們以這輛奧迪A6 Avant為例,體驗者身高1.75m,前排座椅調整好標準坐姿后,頭部空間剩余一拳三指,腿部空間則與三廂版一致。(這說明,旅行車的前排空間表現與三廂版基本一致)
再看看后排,在保證前排座椅不動的情況下,后排頭部空間剩余一拳兩指,腿部空間剩余也僅剩余一拳兩指(同級別國產版奧迪A6L腿部空間正常剩余兩拳以上)。
根據實測可得,后排的腿部空間基本上與國產加長版中型車(例如:A4L)大致相同。
當然,除了后排腿部空間略小外,旅行車后排中間的隆起也是一個較大的短板。其隆起的長寬高:寬度與小編41碼的鞋相當;長度則與一部iPhoneXR相同;而高度就是如圖所示。
●細節體驗
細節方面,這里同樣不提基礎配置,而是繼續挑重點說。
目前國內在售的旅行車,大部分都是歐洲原產車,因此則有更優異的做工和更強的結構件。
以這輛A6 Avant為例,其車前蓋、翼子板、前后四個車門以及尾箱門全部為鋁合金材質(小編吸鐵石親測),而國產版(C7)部分部件則未使用(如圖所示,黃色部位代表進口版本使用鋁制,而國產版未使用)。
如果說旅行車的顏值用“好看”倆字兒概括的話,那駕駛表現就是“真香”。
●城市駕駛體驗
首先我來介紹一下這臺奧迪A6 Avant 35TFSI的動力參數,其搭載的是第二代EA888 1.8T渦輪增壓發動機,最大功率140kW(190PS),峰值扭矩320N·m,匹配了DL382 7速濕式雙離合變速箱,驅動形式為前置四驅。
你問我為什么不選擇臺馬力更大的旅行車?
我想說最標配的車型才能代表一類車型的基本標準(最具參考性,同時在歐洲大部分消費者也都是選擇標配版本),而同時也不會與國內在售的主流三廂車有太大差距,這樣的對比才更真實。
論行駛質感,在普通鋪裝路面行駛,旅行車的油門響應基本上與普通三廂轎車一致,匹配的190PS馬力能輕松應付馬路上大多數情況,而對于想偶爾撒撒野,油門一深踩,他依然能化作猛獸滿足你的“變態欲”。
但懸掛部分則略有不同,因為旅行車大部分都是歐洲原裝進口關系,所以較國產版本底盤則更為均衡,沒有一味的追求舒適性,而是更多將路感傳達給駕駛者。
特別是在處理小顛簸時,其懸掛的回彈有著不錯的韌性,就算匹配了較高的扁平比輪胎,但依然能果斷處理車身彈跳,非常干脆。這對于高速行駛來說,優勢表現則更佳,不過分的說“穩如老狗”。
不過對于大顛簸路況,大多數旅行車的硬朗懸掛則會給習慣了“舒舒服服,軟軟綿綿”的駕駛者一些驚嚇,不能像追求舒適的三廂車那樣優雅的過濾,而是直接將震動傳遞至整個車身,從而導致乘客能感受到較大的起伏。
說到城市路況,自然就少不了減速帶,在慢速通過時,就上像上一段說的很果斷,反饋很高級;但快速通過時則顯得很生硬 。
而對于城市的井蓋路段,旅行車的表現超乎我的想象,有一種不痛不癢的趕腳(為了測試,小編還特意過了一段連續井蓋路)。
再說說轉向,得益于較低的離地間距+標準軸距的車身+硬朗的懸掛組合,在彎道,大部分旅行車的車身姿態表現得游刃有余,能很好的抑制側傾,給人以很強的信心。
●城市乘坐體驗
說到乘坐體驗,那最重要的一點非“隔音效果”莫屬了。
而這臺A6 Avant在降噪配置上,似乎不是特別上心,比如:前排有雙層夾膠隔音玻璃,但后排只是普通單層玻璃;而四輪配備的也都是運動型防爆胎(噪音你懂得)。
實際體驗中,在正常城市低速(80km/h以下)情況下,這臺旅行車得益于較高的內飾制造工藝,還是能很大程度抑制住車外傳來的風噪、胎噪等,乘客在車內都能得到很好的體驗。而在高速(80km/h以上)路段行駛時,其短板就暴露出來了,前排和后排簡直兩個世界,其中前排得益于雙層玻璃,隔音控制的還屬比較理想,但后排就可接受到多種混合小噪音,包括:因兩廂車先天結構問題而產生的噪音+因單層玻璃而傳入的風噪和胎噪(盡管后排能接收到噪音,但相對于普通車來說,隔音表現還屬于中上水平)。
●城市油耗體驗
再來看看油耗,小編重度體驗了一整天,整個行駛了300km以上,其中90%是城市路段(擁堵/順暢情況都有)。
根據清零統計,其油耗顯示為7.6L/100km(由于時間緊湊,沒有進行更精準的測試,望見諒)。
這與普通三廂車油耗大致相同,更別說這是一輛中大型轎車了,再對比同級別SUV,油耗表現棒到不行。(小編的大中型SUV(上一代奧迪Q7)油耗從來沒低過15L/100km)
●城市停車體驗
這次我們選擇了一個路邊5.8m長的標準車位,來看看旅行車能不能駕馭住。
經過了四五次的倒車測試,旅行車整個停車過程基本與三廂轎車相似,除了大尾箱會影響部分后視鏡視線外(不過有倒車影像彌補),基本上只要能駕馭三廂車的人都能輕松將其倒入車位。盡管旅行車看似修長,但其實整個車身長度與同級別三廂車相比,總車長還短了十多厘米,所以正常的城市車位都能將其容納下。
此外,經過一次次的實測,我們還可以看到,路邊馬路牙子的高度也基本上不會影響到車門的開啟(媽媽再也不用擔心,我車底盤低了)。
●城市通過性體驗
隨后我們又輾轉了幾個地下停車場,來試試這歐洲原版的旅行車離地間距會不會受到影響。
在這個每天都被蹭無數次的坡上(你問我什么知道容易被蹭,因為這是小編家樓下,每天都能見到有車被蹭),我們的旅行車表現如圖所示(都是最極限的位置),前后唇剩余空間普遍在6cm以上。
當然,如果你還是嫌棄離地間距低的話,目前不少國內在售的旅行車都有自帶空氣懸掛系統,這樣就真的不用擔心了(真正的全能車)。
而對于這種狹小的停車場,我原本還擔心這旅行車無法一把通過狹窄的彎道,但事實打消了我這個念頭,任何彎一把過不是問題。
●保養差別
首先在正常維護保養上,目前在售的旅行車,所搭載的發動機、變速箱基本上與國產版三廂車一致,因此不少保養用配件(包括:機油、機濾等易損耗件)都通用;而一旦通用之后,其用車成本也隨之而降。
如果駕駛者正常行駛的話,旅行車的保養費用也與國產版基本一致。
●維修差別
說完保養,再來看看維修,我列舉以下幾點:
1、由于旅行車多為歐洲進口,較國產版本,車身結構件和鈑金件更多為鋁合金材質,因此在鈑金方面維修成本上,自然水漲船高。
2、特別怕被追尾,因為旅行車的尾部與國產三廂版有較大差異,再加上保有量不多,因此4S的尾部備件不多,有時就需要從海外調貨,從而導致維修周期長;
3、最重要一點:因為進口車的緣故,保險不便宜。(但是中保研來了,會不會日后保險行業根據安全評分調整保險加權系數呢?)
●安全差別
在很多老一輩消費者的眼里,很多認為“兩廂車不安全,說沒有“屁股”的存在,一碰撞就沒有后備箱當做緩沖!”
因此在這里我就要糾正這個謬論!
廠家在設計兩廂/旅行等車型等車身結構時,并不是單純的將三廂車去掉了后備箱那么簡單,其尾部的防撞功能、車身結構都是要重新設計的,甚至關鍵部位用料都會加強,所以這點憂慮大家不必在意。
當然你還不信的話,我特意列舉了奧迪A6 Avant(旅行兩廂)和奧迪A6(三廂)的差別。
可以看出,右邊的三廂車在駕駛室和后備箱之間有一橫置的橫梁(綠色)+護板(綠色)。這種結構除了將車身分為了三個箱體外,還可自然成為很好的車身結構加強件,并不需要額外去加橫梁。對于廠家來說,這種設計不僅可節省成本、降低車身質量,而且其結構強度效率也是較高的。
而看左邊的兩廂車,因為造型的特殊性,不能像三廂車那樣有高效率的結構,因此只能用堆料來彌補。
所以兩廂車在車身后上方的橫梁(深藍色)則進行了額外的加固加粗,并對橫梁兩側的固定點(紅色)采用了高強度的鋁壓鑄型材,以進行重點加強;然后因C柱(綠色)整體較長,因此也需要用鋁材來減輕質量并提高強度;而車底部分,則做了一個交叉支撐桿的結構,以進一步提高抗壓性。
總的來看,旅行車在經歷了這一系列結構優化加強后,成本和重量自然水漲船高,但其得到的車身強度絕對不亞于三廂車,甚至超過。
而說到實用,那就肯定是看旅行車的載物能力。
話不多說,是騾子是馬牽出來溜溜。
奧迪A6 Avant后備廂尺寸(mm) | ||
寬度 | 最大 | 1155 |
最小 | 1050 | |
深度 | 最大(放倒座椅) | 1980 |
最小 | 1170 | |
高度 | 720 | |
地臺離地高度 | 630 |
在標準模式下,這臺奧迪A6 Avant的后備廂容積為565L,而且內部也十分規整,固定綁帶、錨點一應俱全;再對比經過加長軸距的國內三廂版本(僅有430L),二者相差甚遠。
值得一提的是,繃帶還設有兩個不同高度的固定點,可以根據被固定物體的高度來自行選擇。(車內還有很多類似的設計,便利性極強)
原諒上圖的那瓶機油,保養時剩的,而這代EA888不燒機油了
在放倒4/6比例的后排座椅后,后備廂儲物空間更是可擴展至1680L,簡直變態般的存在,基本上搬家拉貨兩不誤,對于偶爾進行城市間遷徙的新時代“民工”來說,一輛車幾乎能承載一個小家庭的全部。
除了后備箱空間可與SUV平起平坐外,旅行車的后備箱離地間距和支持“一腳踢”開啟也是一大優勢,對于家庭用戶來說極為便利,大件行李可輕輕松松搬上車!
●看到這你以為這就完了?
不,還有的
此外,旅行車還有個優勢就是,天生適合裝車頂行李箱,不僅進一步提升了顏值,而儲物空間基本上已經是無敵的存在了。
雖然SUV也能裝車頂箱,但是因為其本身車身高度就較高,再裝上車頂箱后對于通過性則會有較大影響。比如廣州就有不少限高1.8、1.9米的地庫,背著小書包的SUV進不去,但旅行車就可以。
●如果你說誰會需要這么大儲物空間,又不是天天搬家!
那你就錯了,旅行車最重要用途就是用來旅行了,在放倒后排后接近兩米的后備箱縱深,完全可以變成一張雙人床或者放下沖浪板自行車等,這對于喜好在戶外的朋友來說,不要太棒。(請原諒這個變態的模特)
這一次的旅行車不完全用戶手冊總結,我就不繞圈子了,評測感受如下:
優點:高顏值(走哪里都有人看你);大空間(有著與SUV級別的后備箱空間,特能裝);操控性好(標軸車型,有比加長的三廂更優秀的操控);實用性極強(萬能的后備箱);安全性高(專屬的結構加強)、燃油經濟性強(SUV的空間,轎車的油耗)。
缺點:鈑金維修成本高(都是鋁合金材質),周期長(需要進口等配件);車價高;后排空間略小(較國產加長車型腿部空間略小)。
實用性:旅行車 > SUV > 三廂轎車
操控:旅行車 > 三廂轎車 > SUV
個性程度(回頭率):旅行車> 三廂轎車 > SUV
性價比:三廂轎車 > SUV > 旅行車
●小感悟:
這是一輛可以承載你的所有夢想的車,能跑、能裝、有個性、能耗低,就好比一位溫柔知性的嬌妻,不僅美麗,還把你的生活打理的井然有序,偶爾還能陪著你,一同探索遠方的小驚喜,這種生活誰不想要呢?
快過年了,要不要開臺瓦罐回家?反正小編我,已經迫不及待地想擁有一輛了。
望春節在路上的讀者們,行車順利,路途太平。
THE END!
(圖/文/攝:太平洋汽車網 熊睿鋒)
>>點擊查看今日優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