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車般出行體驗 試駕廣汽本田皓影銳·混動e+
【太平洋汽車網 評測頻道】插混或許是燃油車到純電動車的”過渡產品“,但是不是每一臺”過渡產品“的車型都不值得擁有,甚至有些產品能為消費者帶來接近電車般的駕駛體驗。像廣汽本田皓影銳·混動e+,純電續航里程為85km,它擁有省油、更接近電車行駛品質和享受綠牌政策等特點,同時皓影這個車型涵蓋了燃油、油電混動和插電式混動。
有朋友會說,皓影銳·混動e+入門價格比皓影(燃油+油電混動)的頂配車型要貴上2萬多,看起來好像性價比并不是很強。不過當我體驗完這臺車以后,覺得一些朋友想體驗純電動車帶來的駕駛質感,同時又有里程焦慮,這臺大空間本田當紅SUV-皓影銳·混動e+是能考慮的。
銳·混動e+和銳·混動它們之間的聯系和差別或許是消費者最關心的一點,首先銳·混動e+動力系統的工作原理和銳·混動大體上相似,都是采用第三代i-MMD系統,不過由于前者采用了插電系統,因此在擴充了電池容量、優化了電池布局和升級控制系統。(1.驅動電機保持不變,最大功率為135kW、最大扭矩為315N·m,2擁有16.3lWh的電池容量,3.高功率PCU)
在這里簡單介紹一下本田i-MMD的工作原理,在中低速發動機只驅動發電機,然后發電機給電機供電,最終電機驅動車輪,到了中高速巡航,發動機才會通過離合器結合直接驅動車輪。部分情況還會出現并聯工作(發動機直接接驅動車輪,驅動電機也給車輪輸出動力),總結來說就是純電、混動和發動機只驅三種模式,在原理上和增程汽車相似。
由于皓影銳·混動e+是上面說到混動系統改造二來,因此它的發動機、驅動電機、系統綜合功率參數和皓影銳·混動一致。不過由于電池容量增加,使得整臺車的質量相比銳·混動版本要重一些,使得整臺車在過減速帶時會更有分量感。既然電池容量增加了,那么“電”驅動會變得更加長久,工程師為了滿足插電車型在法定限速內的全速域純電行駛,PCU動力控制單元對瞬時功率和持續功率都做了提升,瞬時功率從混動的72kW提升至97kW、持續功率從混動的17kW提升至49kW,這樣的高輸出調整,有效地擴大了EV純電行駛范圍(0-160km/h都可以優先使用EV),更貼近與電車行駛。
說到電池,本次皓影銳·混動e+采用來自松下的三元鋰離子電池,相比銳·混動的1.4kWh,皓影銳·混動e+的電池容量達到16.3kWh,整整有12倍的提升,其中多出來的電池組設置在底盤中部。所以大容量電池能帶來長達85km的純電續航(最低配車型為85km。其余車型為84km。)不過此消彼長,由于電池組不能占據車內的乘坐空間,因此油箱的容積縮減到26L(銳·混動車型油箱為53L)。因此我們可以看到這臺插電版的皓影滿油滿電的總續航為661km,混動版則是900km。
皓影銳·混動e+的充電口設置在車身右側,支持交流電慢充,充滿需要3.5小時左右。不過對于一些追求更低出行成本的朋友來說,如果皓影能在后期加入快充轉接口(類似的操作在自主品牌里較為常見),相信皓影銳·混動的吸引力會變得更大。
最后在售后方面,皓影銳·混動e+能享受3年6次免費基礎保養(包含首保)、全車系免費贈送充電樁,三電享8年或15萬公里質保政策。
在實際的駕駛過程中,只要電量充足,大部分情況下車輛都會以純電模式行駛。另外相比銳·混動車型,它沒有獨立的EV按鈕,換句說你不能采用強制EV模式,通過系統來決定。另外皓影銳·混動e+擁有Click Ponit油門踏板,例如在ECO模式下,只要踏板保持在Click位置前都可以保持電機去到行駛。個人感覺它對比銳·混動車型,在維持電行駛的踏板”容錯率“會更高一點,能避免驚動到發動機。
如果你油門踏板再踩深一點或者急加速,發動機就會主動介入帶動發電機給驅動電機供電。如果電量偏低、甚至接近虧電狀態,系統基本是混動模式行駛。皓影銳·混動e+直驅三種模式之間是通過工況自動切換,能做到無縫銜接,不過哪怕發動機介入了,其動靜還是很小的,不仔細去感受是察覺不到。
另外在擋把旁邊還有一個HV按鍵,短暫按下去后會啟動電量保持模式。這個時候系統的工作思路會跟低電量的時候一樣,也就是動力請求小時純電輸出,而動力請求較高時就會以混動模式工作。但是這個電量保持的SOC值我們是無法調整的。
如果長按HV模式,就會進入電池充電模式,也就是強制充電。車輛會以混動的模式一直工作,不管你是輕踩還是停下來等交通燈,發動機會持續工作為電池充電,因此會打破原有的靜謐的車廂環境,不過好在第三代i-MMD擁有出色的控噪能力,因此整體外界噪音處在一個可控的范圍。值得一提的是,強制充電模式只能把電量充到60%,因此電量高于60%也不能使用此模式。另外日常減速或者下坡,能量回收系統能也會開始工作,其次方向盤后方的換擋撥片也能調節能量回收力度。
雖然電行駛變得持久了,但是整體的駕駛風格并沒有十分激烈的表現。在ECO模式下,溫柔的動力輸出適合游走在城市道路,如果追求更快的駕駛體驗,那么SPORT模式能幫到你,油門的靈敏性會變得更高。但是由于電機系統馬力沒有做提升,自身重量增加,因此大家不用開起來有多生猛。
雖然電池組占據了車底一部分位置,但是銳·混動e+車型的底盤架構和燃油版一致。但是由于增加了350kg的電池重量,工程師對底盤剛性做了一些調整,例如相比混動版車型,橫剛性:前+10%、后+28%;扭曲剛性:前+10%、后+47%;彎曲剛性:后+57%。坐進車內駕駛銳·混動e+車型,能感受整臺車的”分量感“多了不少,面對來自路面的震動和起步,車身能壓得住懸掛,對震動的控制處理到位。
另外由于剛性的提升,整臺車的更隨性相比另外兩個版本的皓影要好一些,還有車頭的響應速度。不過轉向有點虛位,而且對比CR-V,皓影的轉向力度會稍微沉一些。另外皓影銳·混動配備了主動降噪功能,并且優化了內部隔音材料,再加上電行駛變得持久,因此皓影銳·混動e+系列是皓影家族靜謐性表現最好那一個。
在外觀方面,皓影銳·混動e+有90%的設計和其它兩個版本一致,例如在車頭上方連接兩側頭燈鍍鉻飾條下方加入了三條細小的飾條,其次兩側霧燈區域也加入鍍鉻飾條,總的來說車頭的精致程度有了明顯的提升。
在車身顏色方面,皓影銳·混動e+擁有四款車身配色,除了格陵蘭白以外,其它三款配色都是皓影銳·混動e+的新配色。
側面的設計風格沒有做改變,在尺寸上皓影銳·混動e+的長寬高分別是4718/1861/1976mm,軸距長度為2660mm。和混合動力相比長度增加84mm,寬度增加6mm,軸距減少1mm。但是從實車來看,這些數據的變化并不是十分明顯。
全新的18英寸輪輞設計是皓影銳·混動e+所獨有。配備235/ 60R18米其林Primacy 3ST系列輪胎,主打靜音性。因為車身重量增加,推薦的輪胎氣壓也會有變化,同時前后輪距有了一定程度的增加,增強了輪轂安裝部位的剛性。
車尾最明顯的標識莫過于銳·混動e+的專屬車標,值得注意的是,銳·混動車型的車標也開始采用相同的拼寫方式。
在內飾方面,皓影銳·混動e+新增了淺灰色內飾,視覺效果更偏向于居家。第二個不同的地方就是儀表盤顯示電量格數增多了。
電池組集中放在車底,因此對車內的乘坐空間基本不會造成影響,后排地臺依舊全平,整體表現和其它版本的皓影一致。(體驗者身高:178cm)
雖然后備廂有一個小臺階,但是在后備廂蓋板處設置一個帶有提手的小儲物格,通過把手能把蓋板撐起來,形成一個全平的后備廂地臺。
1.想體驗電動車但又擔心充電和里程焦慮,同時想選擇靠譜的汽車品牌;2、身處在汽車限購城市,想通過綠牌指標購車;3、家里有充電條件,日常通勤距離較短。總的來說,皓影銳·混動e+的實力能滿足到上面說到三個需求。(圖/文/攝:太平洋汽車網 潘洪瀚)
>>點擊查看今日優惠<<

使用微信掃描二維碼
即可進入交流群

使用微信掃描二維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