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蔚來ET7便宜10萬卻更能打?試駕智己L7
【太平洋汽車網 評測頻道】由上汽集團、張江高科和阿里巴巴集團聯手在2020年12月成立的智己汽車,2022年4月首款車型智己L7(詢底價|查參配)正式上市,定位的是中大型純電轎車,目前在售兩款車型,PRO和Dynamic版本售價分別為40.88萬和36.88萬元。
萬事開頭難,要打造一個全新的汽車品牌更是如此。
正如智己汽車聯席CEO劉濤先生所說,40萬的定價對豪華品牌的用戶而言是容易接受的,但要讓這部分客戶掏出40萬來買,就需要產品力非常強的產品,并且作為一個新品牌,價格與豪華品牌相近的情況下,新品牌提供的體驗、價值、性能、配置、技術,需要遠遠超越傳統豪華品牌,這樣才會讓消費者給你一個選擇的機會。
那智己L7,做到了嗎?
智己L7配置是滿血的,但我覺得有必要從駕駛部分開始說起。性能對于電車而言,似乎觸手可及,電池包放電功率和電機功率選擇大一些,就能獲得不俗的加速性能,如果不滿意上個雙電機更能收獲N倍的加速快樂。
但性能從來都不只是加速,還包括了操控。
可極少電車會以操控作為賣點,而智己L7正是這里面的一員。
從機械的層面,智己就為L7打了根基:前雙球節雙叉臂后五連桿懸架、采埃孚CDC電子阻尼可調、采埃孚后輪轉向(正負各6°)、前245后275胎寬、Brembo四活塞卡鉗、英國威廉姆斯底盤調校、前后雙電機(綜合輸出功率425kW)。這些配置堆砌在40萬的車上,不含糊。
撥下方向盤后的換擋桿,雙電機的加持下加速自然是沒有壓力的,城市間游走1/2電門已然足夠,貪戀深踩電門的話,乘客就不太好受了。智己L7官方零百加速時間3.87秒,按3.8秒來看,與蔚來ET7、極氪雙電機版的官方加速時間是相同的。
試駕車中駕駛模式有標準、節能、運動和自定義四種模式可選,自定義里面可以對動力、制動踏板力、轉向、懸架進行選擇。而更為重要的是,動能回收的力度是可以調節的,這比同樣是上海特產的特斯拉要強一些。不過在試駕過程中,在紅燈前慢慢剎停的一刻,會有不線性的制動感出現,或許跟這是工程車有關系。
底盤方面或許才是智己L7拉開差距的地方,這副懸架上來后給我的第一感覺是穩,轉向和提速的時候都能“hold”住車身,這個點對于電車來說其實是很重要的,如果你開過那些油改電、加速快但懸架撐不住電池包重量的車就會明白什么叫難受。
面對路面的坑洼和振動,懸架都能給你濾一遍,車內你會感覺到懸架厚實、有韌勁。相比蔚來ET7來說,智己L7的懸架會多了一份靈動感,不會像ET7那般四平八穩,L7的懸架會多幾分路面行駛反饋出來。從自己駕駛的角度來看,智己L7或許更有優勢。
而智己L7懸架給我另外一個印象,是懸架選擇運動模式會比其他模式更有感覺,運動模式下雖然阻尼變硬,但整副懸架感覺韌性更好,也更為扎實,雖然對乘客來說可能不是最優解,但一個人開的話我是愿意用懸架運動模式的。
而四輪轉向的加入,讓智己L7這個3.1米軸距、超過5米的車身變得靈活,開上車你不會覺得有明顯的大車感,城市內轉向和掉頭也能從容一些。
智能化電動化時代,設計似乎也連同一起劍走偏鋒,不少光怪陸離的造型誕生。智己L7相對正常,通過極具張力的燈帶設計渲染出處靜若動的質感,好看不好看每個人感覺都不一樣,但對L7的大家共識相信是不沉悶。另外,智己L7前日行燈點亮和熄滅給整個前臉造型帶來的差異還是蠻大的。
四個車門都是無框自吸車門,氣質進一步提升。主駕門還支持自動開關(高配車型),通過門把手和門飾板的按鍵即可一鍵開關門。這個自動開關門是帶感應的,有障礙物在旁邊的會控制開度。但這個功能還不算完善,因為人站在車門旁邊按鍵打開時,車門會感應到有障礙物,開口會比較小,這時你只能走開一點再按一次開門,著急的時候就有點抓狂了。
【車門自動開關演示】
在外觀設計之下,其實智己L7細節處也花了不少小心思。在高配車型上,前大燈使用的是來自華域視覺的DLP光跡投影大燈,內部擁有260萬個可獨立控制的微米級微反射鏡,結合 3 TOPS算力的AI視覺芯片,通過車機系統調節可以自定義讓車燈投射出車語、導航、警示等交互信息。四舍五入來看,這個大燈也有點像是投影儀了。
【智己L7大燈秀演示】
目前車機內集成了14個燈光秀場景、3個燈光表情以及畫板手寫投影顯示,另外還能對燈關秀進行詳細的設定,例如左右燈投影位置、投影位置等。
智己還給大燈挖掘了一種玩法:可以在道路前方投射與車身等寬的亮區,并且亮區會與轉向聯動,這樣可以幫助駕駛員更好了解前方道路情況。
而在大燈上下兩側、尾燈帶下部,搭載有ISC流光疊影前后交互燈,實際上LED燈組成的信息顯示區域,前后燈加起來有超過5000顆LED。如果你按下儀表臺左側的行人按鍵,流光疊影前后交互燈就會顯示出行人通行的動畫效果,并且大燈也會在地面投影通行的動態箭頭,這樣就能跟外界提示在禮讓行人。
是不是覺得智己L7在燈光方面很有想法?智己敢說自己是第二的話估計沒人敢說的第一了。
可對于大燈而言,其本質是用于照亮前路,廠商應用將更多心思放在怎么提升照明質量,讓駕駛員在全場景下都能看清前方道路。BBA雖然也有燈廠的稱呼,但它們更多是在照明解決方案中進行創新,并且消費者對大燈投影和交互燈這些東西其實并不會有太大興趣。所以在照明這方面,智己著實是玩錯了方向。
智己L7車頂中部還有個凸起的東西,這是CarLog車載攝像系統,車機選擇功能后攝像頭模塊會升起,模塊內有左中右三顆4800萬像素的攝像頭,支持180°超廣角攝錄和4K拍攝。有一說一,這個東西拍攝的畫質是挺清晰的,但實際意義不大,何況它還需要花9800元選裝。
智己L7車內的視覺重心顯然是那塊橫跨整個中控屏的巨幅沉浸式智慧場景屏。這塊屏幕其實是由左側26.3英寸(儀表中控屏一體)和右側12.3英寸(副駕娛樂屏)組合而成的。
除了尺寸是亮點外,這兩塊屏幕是支持獨立升降的,通過中控臺的觸控鍵就能選擇升降。并且屏幕升降的過程中動畫過渡自然沒有出現卡頓,表現要比另外一個帶中控升降的新勢力品牌好不少。
【升降屏演示】
智己本質什么都要比對手多的原則,在中控臺下方還設置了一塊12.8英寸超算中樞屏,這塊屏幕邊框較窄,并且由于使用的是AMOLED材質、分辨率達到2K、PPI達到220,所以視覺感受比較出色。
這么多屏幕,并且分辨率都很高,對座艙芯片的性能需求自然不會低,智己給L7座艙配了一塊高通8155芯片,配合IM OS多屏無界智能互動系統,實現了車內屏幕的跨屏聯動和交互。
我對這個座艙的好奇之處在于下方這塊12.8英寸觸控屏。它集成了車輛設置、空調設置、應用軟件,就連導航和音樂應用都是在里面打開使用。嚴格來說這塊屏幕單獨拿出來,都可以成為其他車型的中控屏了,那這塊屏幕與上方的橫屏是不是就功能重疊呢?
實際上智己給上下部屏幕做了功能劃分:上部屏幕屬于場景屏,用于顯示功能畫面和影音視聽。下部觸控屏則是只負責功能的設置交互。舉個例子來說,導航搜索設置是在下方屏幕完成的,開始導航的界面則是在上部的中控屏顯示。另外,播放電影和音樂,都是在上部屏幕中顯示的。
不過智己可能也沒想好這三塊屏幕怎么交互,有些功能體驗是割裂的。還是拿導航來舉例子:在下方中樞屏搜索并選擇目的地后,駕駛員需要將視線轉移上方中控屏選擇路線和點擊開始導航,另外取消導航也是在上部中控屏內完成。
雖然如此,智己在屏幕交互中還是做了點優化,通過雙指在上部中控屏和副駕娛樂屏滑動,就能將影視畫面切換到不同屏幕上。中樞屏上雙指上下滑動可以調節溫度、左右滑動可以調節風量。
座艙場景化能力方面,智己目前內置了四種場景模式供車主使用,并且還結合升降屏的優勢,推出了一個超跑模式,按下后屏幕會降低、顯示的也是駕駛相關的信息、三塊屏也都會切換為黑色帶速度光效穿梭的背景。
智己對觸控的喜愛還不止于大屏和多屏,就連車內的實體按鍵它也要干掉。車內除了雙閃、SOS呼救按鍵和車門開關是實體外,其余按鍵全部都是帶震動反饋的觸摸鍵,即便是車窗升降按鈕也沒有放過。說實話其實基礎性的功能按鍵沒必要這么“智能化”,保留實體按鍵,將按鍵材質用上透明水晶啥的,質感一樣能出來,還不耽誤實用性。這方面智己不妨學學寶馬i7。
雖然屏幕是智己L7座艙的視覺重心,不過在內艙其他方面智己也下了功夫。就拿用料來說,中控臺用了大面積的皮質包覆,即便是連下部不太常接觸的地方也用了皮或植絨包覆。車門板亦用了多種材質復合:軟質搪塑、皮包覆、實木等等。值得一提的是車門的木飾板采用的是意大利科莫湖實木飾板,上面還有印有特別的標識。
車頂則用上了超纖絨包覆,所以在智己L7整個座艙內,手能觸摸到的地方基本都是軟質的。L7車內的用料與蔚來ET7思路是如出一轍的,那就是往死里堆料。
說到用料,那就得順帶提一下座椅。智己L7座椅有Nappa打孔真皮和德國巴伐利亞半苯胺真皮兩種材質可選,前者要價1.6萬后者則是3.2萬。而智己也給A輪預定的用戶出了優惠:免費升級到Nappa材質、半苯胺真皮選配僅需6800元。先別管價格貴不貴,半苯胺的手感摸起來還真是舒服。
前后左右四張座椅的肩部可以看到留有揚聲器孔,智己L7車內共有22個揚聲器,功放功率達到了1120W。對我這種木耳來說,這套音響系統質感是到位的。不過音響這玩意是無底洞,總有比你更強的解決方案,例如BOSE PANARAY、銳威Revel、Mark Levinson等等。對L7來說40萬這樣滿血的配置還要塞下大牌的音響方案,確實有點為難。
也許是因為智己覺得自己是初生品牌,需要很多很多的不一樣去支撐,所以就連前排的無線充電面板都要搞搞新意思:這塊無線充電面板是可以升降的,手機放上去以后面板會自動降低并傾斜,這樣可以避免行駛中手機被甩出去,當手機拿走后面板會自動升起來。我覺得這個想法是有點意思的,但就沒什么必要,直接將這個區域設計成內凹傾斜的充電面板即可,這樣不放手機時還能放別的物品。另外,橫向的充電面板放置就不如豎直方向放置,這樣取放手機會更順手。
雖然智己L7在配置上要啥有啥,什么座椅按摩加熱通風、空調掃風等等。但我忽然發現了L7上一個配置真空區:后排。后排沒有獨立空調也沒有獨立的功能屏,所以后排要開座椅加熱的話還得用前排中樞屏或語音控制。畢竟智己L7是軸距3.1米的中大型轎車,后排是有充足空間的,如果不給后排一些控制自由的話,就有點不公平了。
5米車身和3.1米軸距就擺在這里,空間再擺爛也不會差到什么地方,再加上純電平臺,地板全平,后排乘客空間是正常,但也沒有想象中那么夸張,或許跟整車造型有關系。后排唯獨覺得有點將就的是座椅的高度,似乎受到整體設計影響,后排座椅坐墊位置比較低,這樣大腿部分其實不能得到充足的支撐。
新誕生的中高級智能電車,基本是逃脫不了駕駛輔助功能加持,反過來看當下不做駕駛輔助的智能電車倒成了異類。智己L7搭載了IM AD可進化智能駕駛輔助系統,目前搭載的硬件是5顆毫米波雷達、11個高清感知攝像頭、12個超聲波雷達、2個高精度定位單元、英偉達Xavier芯片。
另外在智己L7還可以免費選配激光雷達預埋快速升級,在交付時車輛會預埋專用線束接插件、雷達支架、車頂玻璃等零件,這樣后續就可以快速完成位于車頂左右角的兩顆激光雷達加裝。(天使輪用戶可以使用數據權益兌換激光雷達升級,A輪用戶需要1萬+數據權益升級)
同時未來還能升級智駕域控制器芯片,升級的芯片是英偉達Orin,算力方面將會有大提升。智己在L7上沒有選擇直接將硬件預埋而是開放日后升級,估計還是跟智己項目時間不太充裕加上供應鏈還不到位有關系。
軟件方面,IM AD可進化智能駕駛輔助系統分為基礎包和全功能包,基礎包屬于標配配置,包括碰撞預警、自動剎車、盲點監測、全速域自適應巡航、車道保持、打燈變道、視覺融合泊車、遙控泊車等等功能
全功能包則是在基礎包上加入了高速領航輔助、高精度自動泊車和信任增強功能。全功能包價值3.68萬,不過天使輪用戶是終身免費的,A輪用戶則是免費試用3年,3年后可以以8000元或以數據權益購買。
先別說體驗怎么樣,起碼首批預定的用戶可以免費體驗到全功能的駕駛輔助,這點相比其他新勢力來說要厚道一些。而智己這么做出發點相信跟理想是一樣的:由于功能暫時還不算強大,所以通過免費的手段彌補缺陷,并且期望通過增加用戶量來提升駕駛輔助數據收集量,以方便后臺系統學習修正。
另外智己L7的駕駛輔助數據是用戶權益的一部分,為此智己增加了一個用戶數據權益計劃——原石谷。用戶在日常用車的時候可以通過里程來開采原石,而原石的積累可以兌換商城精品。雖然這玩意運作機制挺復雜,不過至少用戶的行駛數據不會完全被免費白嫖,多少也算個進步吧。
回到功能上,智己L7的自適應巡航和車道居中功能通過檔桿下撥分級開啟,而巡航速度設定及跟車距離調整則是在左右兩個方向盤撥片上實現。試駕過程中自適應巡航以及車道保持功能都能正常功能,不過由于試駕時間關系,深入的駕駛輔助表現就能體驗到。
同時我也在地下車庫試了一下智己L7的自動泊車,在車位附近開啟智慧泊車后,系統會自動搜索車位,并且由于是視覺融合泊車,所以只要地面有車位標線,系統就能識別出車位,并不需要兩側有車才能識別。經過車位時系統對車位識別還比較快,兩側幾個空的車位都可以顯示出來供車主選擇泊入。而泊入過程減速和轉向線性平穩,給人印象不錯。唯獨要挑點骨頭是可供車位是以動畫顯示的,沒有實時影像車位顯示,有時候不確定它提供的車位是不是你想要那一個。
就在我們短短數小時體驗中,能感受到智己在L7上是下了“狠手”的,堆料和調校都不含糊,體驗感也能與同級豪華品牌對壘。但擺在智己L7面前的,不是產品問題,而是生產交付、用戶權益、車輛配置、體系建設等問題,這些環節在目前大環境下對智己團隊是很有挑戰的,希望這個初出茅廬的品牌能打好第一場仗吧。
另外,在剛好寫完這篇試駕的時候,智己官方發了條短信過來,4月29日是A輪權益的收官日,A輪用戶擁有座椅材質、Brembo卡鉗、車漆、主副駕按摩座椅免費升級。同時還擁有智能駕駛全功能包3年免費使用權、智己生態服務等。對智己有興趣的朋友可以考慮一下是否需要在A輪權益最后期限前下單。(圖/文/攝:太平洋汽車網 杜慶煒)
>>點擊查看今日優惠<<

使用微信掃描二維碼
即可進入交流群

使用微信掃描二維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