俊氣養眼的伊蘭特
自從伊蘭特在北京現代安家落戶以來,作為北京人自然就比較的關心與留意這位“入贅”北京的來自我們友好鄰邦的“洋姑爺”。
初見伊蘭特時,可能是應了一句老話“丈母娘看姑爺,越看越順眼”,覺得伊蘭特的外表還算俊氣,不是太硬朗,這比較符合亞洲人的審美觀念。伊蘭特的發動機罩上兩條粗棱線向前延伸至水箱隔柵,在視覺上鍍鉻垂直散熱隔柵降低了整車的重心,帶有些前沖感;大燈甚至采用改裝界稱作“霧黑頭燈”的效果,看上去很像改裝后的版本;個人喜好,感覺伊蘭特略微上“翹”的尾部設計很大氣,又不失和諧。
坐進車里,第一個感覺就是視線不錯。筆者迫不急待的啟動了引擎,很靜很輕,感覺很舒服,不煩躁。輕踩油門后,一下感覺就不一樣了,相當靈敏,以致要馬上收油,先要適應一下,不過這種感覺很適合要享受“駕駛感”的司機朋友。由于要適應一下,就感覺一下剎車系統,其剎車系統的硬件配置還是比較理想的,前剎車為通風盤式,后剎車為實心盤式,帶ABS和BAS。值得一提的是,伊蘭特的減震,它采用的是前麥弗遜式、后多連桿式懸架系統,還配備氣壓減振器,行駛在一般道路上,路面振動被處理得很干凈,調校得較軟,感覺很舒適。
為了更充分的了解伊蘭特,就在經常堵車的二環與較為順暢的四環上兜了幾大圈,約有230多公里,粗算了一下其綜合油耗大概在百公里9L至9.25L左右,就一款1.8排量的車子來說,還可以接受。其排量在1.6的伊蘭特油耗應該還會低些。
對伊蘭特的總體感覺是:雖不算顯赫,但也系出名門;雖不是時髦夸張,但卻養眼細膩。
“表里不一”的高爾夫
在試車者看來,高爾夫不失為一款經典的兩廂。在很多人看來高爾夫的外形,感覺比較普通,它沒有時尚的新鮮感,沒有夸張的跳躍感,但可能由于個人比較偏好簡潔,所以高爾夫利落流暢的外形讓我感覺很舒服,很可心。
細細品味一下,高爾夫的整個車身造型很流暢,曲線過度較為圓滑,整體感非常強。值得一提的是集霧燈、轉向燈于一體的橢圓形組合式前大燈,簡單小巧且可愛。高爾夫的儀表臺為深灰色,穩重、實用。組合式儀表一目了然,功能齊全,各種控制鍵操作簡單有手感。內飾為流行的淺色風格,與灰色調儀表臺相呼應,樸實不奢華。仔細研究了車內座椅,發現后排座椅可以分離式放倒,靠背整體傾倒后與行李箱連成一體,容積也由330升達到1184升,非常適合家庭用車的多功能需求。
此次試駕不知為什么,沒有迫不急待發動車的感覺,可能其靜靜的外表,穩穩的內飾,讓人只想安靜地看著它。不過車子還是用來駕駛的,發動車子,感覺發動機噪音很小,車身密封性能非常不錯。踩上油門,突然它不再安靜,有種“表里不一”的感覺。它油門敏感,動力強勁,其加速性能也非常不錯。嬌小的高爾夫搭載著1.8的發動機,再加上其不錯的操控性能,在密集的車流中像只快樂靈活地小蝌蚪。
高爾夫給試車者留下了“外形簡潔穩重,內心狂熱似火”的整體感覺。
宛如碧玉的福美來
一直以來福美來給人的感覺,就是一輛踏實內斂的車子,沒有過分外形,沒有太過沖動的“內芯”,就好比小家碧玉般秀氣。
福美來的前臉擁有較為細致的設計,配上“海馬”的標志,穩重中頗有些靈氣。其時尚的鐳射尾燈,光芒幻化,在夜晚開啟時呈現滿天星效果,與后視鏡轉向燈交相輝映,活力四射。
坐入車中,其溫馨的淺色內飾風格,給人居家的感覺,前排雙色真皮座椅設計與控制臺上深下淺的顏色風格配合得天衣無縫,與桃木裝飾組件相結合顯得十分精致考究,散發出福美來所具有的成熟魅力。
日系車的動力系統素有噪音低、油耗低的良好口碑。它噪音小的優勢讓人感到很舒適,發動機運轉安靜,120km/h時速下整車的噪音控制得很理想,但超過120km/h后風噪聲有明顯的加大。福美來1.6全系列車型都裝備了馬自達原廠新款1.6ZM發動機,其技術亮點是增加了可變慣性進氣系統(VICS)。由于條件允許,我們就在較為崎嶇的山路上試駕了一下福美來,其VICS的作用馬上凸顯出來,即便在高檔位沖坡動力仍然較為充足。在經過坡度較大路邊時,按下變速桿上的HOLD鍵,檔位自動下調以提供強勁扭矩,同時這項功能同樣能夠用于超車,還是非常實用的。雖然感到其VICS的作用更明顯,但畢竟是1.6的排量,在打開空調后,感覺動力有點偏軟,加速到160km/h時速后就上不去了。值得一提的是,底盤減振效果相當不錯。
整體評價一下福美來,有種感覺叫“輕輕地我來了,輕輕地又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