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飄移傳說!Silvia改造最佳甩尾車入門
在本頁瀏覽全文>>(共計5頁)
|
Toyota AE86
首先是由頭文字D捧紅,人氣翻天的Toyota AE86,單就戰斗力來說,86動力輸出與老舊的設計相當吃虧,但車體輕可稍微彌補這缺點。其先天設計即為前置后驅應該是最初被拿來甩尾的主因,只是現在比86更適合的車輛不少,執意于此車多半是受到頭文字D影響。改裝的方式有落入SR20DET引擎強化輸出這類補足動力的做法。
BMW M3
E36 M3在臺灣甩尾界也算是多數車種,強大動力與后傳設計是其先天優勢,可說是歐系車中的甩尾第一悍將。國內以甩尾班主任周伯雄及其首席弟子楊東益等為較知名的M3甩尾車手。改裝方向則為換裝45%限滑差速器、避震器、防傾桿等部品,讓底盤強度增加及較容易做出側滑動作。
Mazda RX-7
堪稱Mazda精神指標的RX-7在國內實屬稀有車種,不過仍算是甩尾界不可或缺的猛將,配置13B雙轉子引擎加上Twin Turbo動力強大。雖然因FR設計被拿來甩尾,不過其實測時賽或山道更適合其發揮。國內目前有MIP車隊以此車參與賽事。
可說是臺版AE86的速利303,背景與86神似,同樣是年份已久的老車,動力一樣薄弱,不過就是有一群死忠的支持者。本土較知名的速利甩尾能手首推橘子工廠的柯氏兄弟,搶眼橘色涂裝的303 Pick-Up與303 Sunny讓人印象深刻。改裝同樣主在彌補動力輸出更換引擎,且在外觀造型上也絲毫不馬虎。
Nissan Skyline
除四驅版GT-R東瀛戰神的形象外,Skyline的GT-Turbo FR版本其實也算是可甩尾的車種,但較大的身軀與車重是其較不利的地方,故較不受青睞。國內則同樣為MIP車隊以此車參賽,車手則是本土甩尾先驅之一的張盛鈞。改裝2 Way LSD、強化底盤結構、避震器是要適應甩尾的基本要素。
FR=甩尾?
看到前面一連串的甩尾車型青一色都是FR設計,或許會形成FR就可以拿來甩尾的迷思,但其實并非如此。像是前驅設計也可以藉由手煞車控制做出Side Spin技巧,而后驅車也有像Scorpio這類美國大車根本不可能拿來甩。所以可別死板的認定只要有臺后驅車就可以耍帥,除必備改裝之外,基礎車型更是重要關鍵。
甩尾環境探討
臺灣目前雖然興起甩尾風潮,但能夠甩尾的場地卻相當有限,再者臺灣山路不像日本路況較好、入夜后又鮮有人車經過,無論在安全性或妨礙他人方面都不易克服。另一個問題是參加甩尾賽能得到的實際利益與榮譽都比房車賽、爬山賽要薄弱許多,單靠興趣要持久并不容易,這也是許多玩甩尾的車手不是從此放棄就是轉回其他比賽的原因。而甩尾的評分方式也一直是臺灣跟不上日本的地方,雖說甩尾其實是表演性質與娛樂度偏高的活動,但在日本除有據公信力之專業人士會進行評斷外(今年日本D1裁判為土屋圭市,原織戶學投身RSR車隊再次出賽因此未列席),進彎速度、煙霧、協調度等評分依據也都很明確,但臺灣卻缺乏這樣的角色與制度。整體而言本土的賽車風氣與環境都還有很大的進步空間,這需要靠大家一起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