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莞市汽車維修行業協會今日對外公布去年數百宗有關汽車方面的投訴
●假冒偽劣產品橫行、誤導車主消費、維權舉證困難、漠視車主知情權等成為投訴中的熱點
再過一個多星期就到消費者權益日“3·15”了。上周,東莞市汽車維修行業協會對外公布了過去一年東莞市汽車維修行業協會及從東莞市消委會轉過來的汽車投訴,共數百宗。在這些投訴中,假冒偽劣、誤導車主消費、維權舉證困難、漠視車主知情權等,是投訴中的熱點。
東莞市汽車維修行業協會秘書長張華文呼吁消費者要勇于維護自己權利,商家也應誠信經營,贏得消費者的支持和尊敬。
關注點一:漠視車主知情權
這個問題在所有投訴中比較突出。汽車商家在交車時,并未向車主詳細介紹該車的主要性能和該注意的事項。
在汽車維修方面尤其如此。許多車主把車放進車行或者維修廠,基本無法得知自己車輛的檢修情況,維修師傅也拒絕車主進車間探視車輛的實際情況。等維修結束后,車主唯一的辦法就是結賬買單。
關注點二:假冒偽劣產品嚴重
東莞汽車維修店有近2000家之多,維修零配件參差不齊,假冒偽劣產品也混雜其中。在接到投訴中,假冒車膜最為嚴重。許多車行買車送車膜,但實際上送的車膜并不能防紫外線。
張華文介紹說,汽車零配件在市場上有原廠件、附廠件之分,附廠件的質量不一定比原廠件質量差,但兩者價格卻相差幾倍,有些經營者為賺取利潤,拿附廠件冒充原廠件賣給消費者,消費者要注意鑒別。
關注點三:保修期內無法保修
張華文向記者介紹,車主趙軍新買的貨車在廣西送貨途中壞車,在檢查時未發現有異常問題,本著小問題節省時間、費用的目的就近在當地維修廠維修,結果發現是發動機出現嚴重問題。由于車輛還在保修期內,趙軍將車拖回東莞品牌特約維修店要求保修,但品牌特約保修店服務經理明確表示,該車輛雖然是在保修期內,但已經“非品牌特約維修店”拆解過,有違保修規定,廠方不予再保修。
因此,他提醒廣大車主朋友,使用車輛前先閱讀使用說明書及保修手冊,當掌握了車輛的使用方法、注意事項、保修范圍等等,才能真正體驗到車給人們帶來的便利。
關注點四:誤導車主不必要的消費
在汽車保養維修過程中,是否需要更換零配件,消費者一般是不懂的。張華文介紹說,部分經營者往往利用車主不懂汽車的特點對車主進行誤導。比如汽車油路出現故障,車主往往擔心愛車是否會留下“后遺癥”,而有些維修人員會趁機建議車主更換零配件,達到賺錢的目的。
不少車行維修人員則經常在車主的車輛還未到保養期時建議保養,然后趁機捏造問題,要求車主更換零配件,達到賺錢的目的。
關注點五:維修不簽合同忽視憑證
在接到的投訴中,多數汽車維修質量得不到保證的,是去路邊店或者非正規店維修的結果。因此,車輛維修后,千萬別忽視維修憑證。
因此提醒車主,當車輛需要維修保養時,消費者應先與修理單位共同確定維修項目、需要更換零配件的范圍、按照物價部門制定的收費標準,并以合同或協議方式全部加以明確。
同時還應在約定中注明維修后的質量保證期限。車輛維修完畢后,消費者檢驗合格后,應要求維修單位出具由檢驗人員簽章《出廠合格證》。
關注點六:維權舉證艱難
張華文表示,每遇汽車質量投訴,生產廠家或服務商都會要求消費者進行鑒定或檢測。但消費者往往不想費時費力費金錢去做鑒定或檢測。因此,在此類糾紛中,造成問題僵持時間長,矛盾難以解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