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車品牌銷售管理辦法(簡稱汽車管理辦法)的實施,對沒有經過廠家授權的二級經銷商和一些汽車大賣場來說,是一個致命的打擊。相比之下,已經擁有廠家授權的4S店,則不會受到直接的影響。但是,品牌管理辦法的矛頭并不單純指向“授權與否”,而是對整個汽車流通市場的一次大規模的整改和規范化清理。因此,所謂“根正苗紅”的4S店,也絕不能躲在屋里偷著樂,自認為市場的低價制造者消失了,自己的日子可以高枕無憂了;實際上,汽車4S店今年將會遭遇到更多在同一起跑線上的競爭者——授權經銷店。
據統計,2006年上海市汽車(包括乘用車和商用車)上牌量為221999輛。按照上海乘用車聯席會負責人的估計,上海上牌車輛占在滬銷售車輛大約60%的比率,據此可知,2006年在滬銷售車輛大約為37萬輛。按照目前的25.7%的全國增長速度,可以預見2007年上海汽車銷量應該會達到47萬輛左右。目前上海共有汽車4S店大約500家,在4S店單店年銷售量不變的情況下,上海在2007年要增加100家4S店才能滿足銷量上的要求。汽車品牌管理辦法實施后,大批非授權經銷商的死亡,也會促使更多4S店的誕生。
高昂的建店投資,苛刻的廠家政策,越來越多的競爭者,越來越挑剔、理智的消費者…外部市場環境越來越殘酷,而政府的政策,比如品牌管理辦法,也會對汽車4S店產生一些不是那么直接,卻會在以后的日子里日益滲透、影響公司良性運轉的不利影響。這一切都迫使汽車4S店不得不苦練內功,從自身角度去提高市場競爭力。并始終以未雨綢繆的態度,采取措施應對市場政策的變化,尋找更好的長期戰略和短期戰術。
1. 優化管理理念:提高管理效率,降低管理成本
目前,很多經銷商,其運作方式跟傳統的小賣部沒什么太大的區別。他們只把精力放在多賣幾臺車上,每天把銷售人員趕出去掃街,下死命令一定要拜訪一定數量的客戶,殊不知,很多銷售人員在外常常躲在咖啡館里喝茶聊天。經銷店的老板們似乎很少從公司運營的角度來看待自己的發展。經銷商的目的是賣車,但賣車不是最終目的,賺錢才是最終目的。企業管理方法的優劣,對公司是否能賺錢,賺大錢還是賺小錢,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有效的管理方法,不僅能直接降低管理成本,而且可以提高公司整體運營效率,從而促進公司業務的增長。
筆者認為,汽車經銷商應該著重于以下幾個方面管理的優化:
客戶關系管理
客戶是企業生存和持續發展的根本。4S店應當設立專門的職能部門或專人對客戶進行長期跟蹤和服務。從客戶走進展廳的時刻起,就應該設置客戶檔案,既而售前客戶跟蹤,售中客戶關懷,售后客戶服務;售前、售中、售后三個階段中客戶的資料在相關部門之間可以無縫流轉;建立統一入口的客戶關系管理數據庫,及時更新客戶服務信息。客戶數據庫不僅是管理客戶信息的有效手段,當數據庫達到一定容量時,采用數據挖掘技術,甚至會讓經銷店發現意想不到的客戶行為習慣和群體特征,提示經銷店采取更有效更有新意的市場營銷策略。
危機處理能力
目前,關于汽車方面的投訴越來越多,更有很多知名媒體參與投訴報道和跟蹤。媒體介入投訴,對消費者來說,利益保障的機率更大,但也給經銷商們帶來了公關危機。一旦處理不好,可能聲譽盡失。因此,在保護消費者呼聲越來越強的今天,經銷商應該加強鍛煉自己的危機處理能力,并能巧妙的利用危機進行危機營銷。這將對管理者素質和團隊協作能力提出更高的要求。
業務流程
一個資金流,信息流和物流運行通暢的企業,絕對是一個優秀而且盈利的企業。一般情況下,汽車4S店的人數在50人左右,管理呈扁平化,信息流運轉應該會比較流暢;物流和資金流是經銷商比較頭疼的問題,庫存管理不善會占用經銷商大量的資金,大大降低企業運作速度。物流資金流的停滯往往是同時并行的,問題嚴重的話,甚至會讓企業運作癱瘓。汽車4S店上有廠家,下有終端客戶,左右都是同級競爭對手。時間就是金錢,分秒都是效益。上下打通,左右逢源,業務流程優化了,工作效率就上去了,成本也減少了,客戶對經銷商專業化的認知更深了,也將更添信賴了。不僅如此,良好的員工激勵手段、持續性員工培訓乃至企業文化的培養等,對經銷店的可持續發展也都起到至關重要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