輪胎巨無霸轉戰汽車售后市場
一個事實是,鑒于中國車市整體增速放緩,從OEM市場取得更大銷量希望渺茫的跨國輪胎公司正將競爭的重點轉向替換胎市場。記者在近日對幾大零部件巨頭的采訪中了解到,包括米其林、固特異、普利司通在內的幾大輪胎巨頭,年內都將大舉拓展中國的替換胎市場,而一場激烈的“渠道之爭”在所難免。
輪胎行業步乘用車后塵?
“在中國的汽車供應商努力滿足這個世界成長最快的汽車市場需求的同時,產能過剩的問題正在悄然形成。生產能力增加的速度超過了預期的市場增長,使人不得不擔心產能過剩、以及未來五年內發生市場淘汰的可能性。”這是日前發布的《中國汽車供應商行業調查》的結論。該調查來自經濟學家企業網絡的最新研究結果,由汽車工業行動組與IBM業務咨詢服務部的業務價值研究中心發布。
同樣的困局或將出現在與之密切相關并一同瘋狂的輪胎行業。記者掌握的資料顯示,全球十大輪胎廠家除了德國本土之外其余九家全都悉數登陸中國建立合資企業。在未來5年內,米其林、固特異、普利斯通等大合資品牌將占中國輪胎市場80%的份額,使這一細分市場呈現投資過熱的“過于景氣”,潛伏著產能過剩的危機。
國內輪胎市場目前儼然也已成為群雄角逐之地,幾大跨國輪胎巨頭不僅紛紛加大在華投資、攀比產量,而在零售批發方面,服務網絡也在進一步擴張。“輪胎巨頭們一定程度上也感受到和整車市場一樣面臨產能過剩的壓力。
龍祺給記者的數據顯示,米其林上海工廠的年產能力超過800萬條,而遠期目標則是1500萬條以上的全球最大產量樣板工廠;記者掌握的資料則顯示,固特異增資1.2億美元擴建大連工廠,到2005年時產能將擴大到525萬條;普利司通不僅增資10億日元在天津擴建,還投資9900萬美元在無錫建立新廠,最終普利司通的年產能力將會超過700萬條。還不包括第二陣營的輪胎公司佳通、錦湖和韓泰等紛紛得到了“二期”開工證。
而分析人士指出,按中國轎車市場5年后將達到300多萬輛規模的估計,配套市場也就是1500萬條的需求量,那么大家過剩出來的產能除了出口就只能寄望于零售市場填平了。“這便是幾大巨頭急于拓展國內替換胎市場的主要原因。”
后OEM時代,替換市場重裝出擊
大連固特異一位高管也在日前對記者表示:“去年底大家都斷貨,所有的人現在想的都是擴產。三年之內汽車的增加量和輪胎的增加量應該是相當的,在保有量穩定以后,輪胎企業競爭的主戰場就會轉到替換市場上去。”
龍祺則對記者說,米其林正在逐漸拓展包括輪胎專賣店在內的銷售網絡,其中或將選擇更多像3M汽車美容產品、黃帽子等專業汽車零部件銷售商。“米其林在中國的整車廠配套業務的比重已經下降30%-40%,其余60%左右的份額都是包括零售批發在內的替換胎市場,后者的比重正在逐漸擴大。我們的市場研究部門,早在兩年前就已經預測到了今年各廠家都會在輪胎的零售終端上激烈競爭。”
事實上,和其他在OEM市場承受到整車廠越來越大降價壓力的零部件企業一樣,米其林、固特異、普利司通等的“渠道之爭”今年以來已經非常激烈。各方甚至已經在銷售網絡上已經開始直接“交火”。數月前,米其林旗下的輪胎連鎖店馳加(tyreplus)在中國的第100家店昨天開在了“對手”固特異的家門口,而這家經銷商正是由固特異旗下的輪胎連鎖店———金鷹店“叛變”而來。
對于記者第100家馳加店開在固特異中國總部大連是否另有深意的提問,米其林(中國)投資有限公司董事長祖杰先生曾委婉地表示:“作為中國市場上惟一的全新輪胎零售服務網絡,馳加在中國推出只有短短一年多的時間,第100家TyrePlus馳加店的開業是中國輪胎服務網絡建設中一個具有里程碑意義的事件。對于其他品牌的經銷商,我們非常歡迎加入我們的網絡。”這顯然是在向固特異等宣戰。
輪胎售后市場的差異化競爭正在細節處展開比拼。“輪胎銷售不受品牌限制成了米其林從競爭對手挖墻角最大的武器,而米其林顯然很樂意其他輪胎專賣店也加入它的網絡。”一位業內人士對記者說。年過40的黨玉龍便是大連的這個第100家店店主,他放棄了自己苦創多年的“耐跑”輪胎連鎖品牌、放棄固特異金鷹店而轉投米其林馳加店,將自己綁上了米其林和固特異火拼的戰車。
龍祺則向記者重申了馳加擴張的時間表:“米其林將在保持服務質量的同時,盡快拓展馳加網絡,2004年加大在中心城市發展,3年內目標是在全國建500家。”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