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隨著中國經濟的持續增長,直接促進了電子地圖業在中國的全面發展。但電子地圖的盜版問題也逐漸凸顯,并引發了許多相關社會問題,對產業鏈造成了很大的危害。近日,國家測繪局已表示要整頓電子地圖市場秩序,但由于標準和相關法律問題,顯然還需要一段時間才能完成。
電子地圖市場有多大
據日本一家研究機構較為保守的預測:就車載導航而言,截止到2005年底,中國擁有車載導航設備的車輛不足10萬輛,車載導航安裝率不到2%。而日本的汽車車載導航安裝率高達59%,歐美約占25%。2007年,中國至少將有60萬輛汽車裝備導航設備,導航設備將呈現高、中、低檔并存,價格從數千元到萬元不等的局面,產值至少超過200億元人民幣。另外以北京市為例,按照計劃,到2008年,全市的公共汽車、出租車都將安裝GPS監控系統,預算將達到26億元人民幣。此外,全國物流業的運輸車輛將會陸續安裝GPS導航及安全系統,預算達到令人咂舌的191.8億元。一個巨大的蛋糕已經呈現在人們面前。
非導航類的普通電子地圖應用也在逐漸升溫,例如互聯網地圖服務、位置服務、本地信息服務等等,用戶關心的是興趣點的位置以及周邊旅游、娛樂等信息和乘車方案等便民服務。有關專家認為,隨著中國移動運營商的強力推動,個人導航的發展速度,如同手機一樣可能在兩至三年內大大超過其他國家。一旦中國的各項技術成熟了,符合最終消費者的使用習慣,加之其便攜性,個人導航的市場空間將遠遠超過車載導航。隨著消費者對導航產品的認知度逐步提升,導航電子地圖產品的不斷完善,第三代移動電話技術的普及,導航市場必將進入一個全面開花的輝煌時代。
盜版威脅整個產業鏈
在巨大的經濟利益誘惑下,電子地圖盜版的現象也頻頻發生。和正版地圖相比,盜版電子地圖在數據更新和售后服務上存在著嚴重問題,因為缺乏積累和投入,沒有辦法做到對道路數據和點信息進行持續更新,直接對用戶的體驗造成負面影響,也對整個產業鏈的發展造成了傷害。很多消費者在選購導航地圖時都會遇到這種情況——同樣的軟件,價格卻高低不等,在向銷售人員發出疑問后得到的解釋很簡單:價格較貴的是正版,便宜的是盜版,最后還會告訴你正版和盜版一樣,沒什么區別。實際上,國家測繪局早就對此做出了權威定論,正版和盜版導航地圖存在根本性的區別。因為盜版者通常使用過期的電子地圖與GPS導航產品簡單相加。
四維圖新公司總經理孫玉國認為,地圖數據初期投資巨大,維護成本也很高,但是電子地圖數據很容易被復制,這樣就會導致投資者的利益無法保證。目前,一些盜版從業者已經出現,將對電子地圖生產企業產生巨大的沖擊。“電子地圖一旦被盜取復制,開發廠商將血本無歸;電子地圖這個行業能不能發展起來,知識產權保護是最重要的。”他最后強調。
規范市場尚需時間
到2006年,國家測繪局已經向北京四維圖新、上海暢想、北京高德、北京靈圖、北京瑞圖萬方等9家企業頒發了導航電子地圖生產資質,如今,前三者已占據了地圖數據90%以上的市場,除此之外,還有各種小公司專門制作小范圍內的電子地圖,到目前為止,全國做電子地圖的公司總共約有100多家,爭奪導航市場的競爭直接反映在電子地圖的競爭上。針對電子地圖業的問題,國家測繪局近期已經公開宣稱要整頓電子地圖市場秩序,從地圖生產的控制到市場的競爭都要做到規范化,但顯然還需要一段時間才能完成。
另外像標準也是困惑市場的主要問題。由于導航電子地圖與普通電子地圖有很大區別,所以需要制定一系列相關標準。在我國,目前除了《導航地理數據模型與交換格式》、《基本術語和數據詞典》已完成外,包括導航電子地圖在內的其他標準尚在制定過程中。從社會的角度來看,電子地圖沒有標準造成了巨大的資源浪費,各家做各家的數據,不能做到資源互補;這樣會導致用戶無法得到高質量的數據,買哪家的產品數據都不全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