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IIDA國內的正式名稱是頤達/騏達,使用一臺代號為HR16DE的直列四氣缸引擎,與國外市場上銷售的同名車型而言,國產的TIIDA是有區別的。首先,肯定是引擎,原裝的TIIDA使用一臺代號為HR15DE的動力系統,HR16DE是其增加活塞行程的變種,雖然動力數字幾乎一樣,但
HR15DE的壓縮比更高,達到了10.5,而國產的HR16DE只有9.8。很明顯,增加排氣量、降低壓縮比是為了可以使用標號更低的燃油,同時也維持了應有的動力輸出。國內的車廠很少會有這樣的技術舉措,日產造車的誠意還是很令筆者敬佩的。
TIIDA是2004年,日產推出的全新車型,與歷史上的其他車型沒有什么血緣關系,其五門版被稱為TIIDA,四門版則被稱為TIIDA LATIO,不過在國內統一使用TIIDA名稱,只是中文名不同。其實,這臺車在國外改裝的風氣慢慢開始了,畢竟在2.0L組別下的家用房車市場保有量還是相當巨大的,而且某些市場的銷情也有不錯的表現,改裝配件自然也會豐富起來。
這臺可以說是國內首次見到TIIDA較為完整的改裝車,該車的空力套件是由改裝商自行開發設計的產品,樣式上參照了一些知名品牌的作品,當然這個國外品牌的產品因為車頭部分實在太低了,根本不能在國內的路面上行走,改裝商作出合理的修改也是正常的事。
動力系統部分的改裝其實也只是皮毛,始終HR16DE這臺引擎正要的研發目的是為了干凈和環保,雖然國內版的動力輸出也有108匹,不過因為其他部分設計的制約,所以暫時還不能對其作出太大的改裝動作,不過也可以觀望以后,相信以國內現在某些店家的技術能力,為其開發渦輪增壓系統或者NA強化還是很有可能的。
TIIDA因為市場定位為家庭用小型房車,而且整體設計上以高大車身營造寬敞舒適的內部氛圍,所以對于操控性能這一環節被放到次要的位置,從其懸掛設計便可感到這種取向。前麥花臣后扭力梁,與同級的FIT、VITZ等一模一樣,所以要求高超操控性的話還是有所或缺。改裝商為該車更換了日本OBK的短彈簧以降低車身高度,之所以選擇它,更是因為車主已經訂購了KYB的避震機,與OBK彈簧搭配是指定動作吧。
行走系統和制動系統上,可以選擇的余地還是很大的,原裝的TIIDA的輪圈使用PCD為4×114.3俗稱大四孔的設計,也是NISSAN常用尺寸,所以改裝輪圈方面很容易找到適合的尺寸。車主選擇了OZ的經典型號Superleggera 17寸型號,輪胎則是215/45R17的橫濱R1。至于制動系統上,WILWOOD的小型四活塞卡鉗搭配310mm制動碟和EBC綠皮,對于制停108匹的動力輸出已經足夠有余,不過筆者還是那句話,制動能力關乎生命安全!
內籠維持一副原裝的面貌,雖然曾經安裝過一系列的儀表,但車主在使用一段時間后發現臺制產品的精確度不行,還是要使用那些如日本精機等類似產品方才放心。
后記:自從今年推出TIIDA后,筆者一直都有留意這臺車,短小精悍的外形,和與日產東家一脈相承的外觀設計,極相信它可以成為國內改裝界的熱門車種,可惜日產最早推出的是四門車型,改裝后的客觀性不如五門來得震撼,所以國外為三箱車型提供的外觀套件少之又少。好了五門型號投產后,該車的能見度一下子多了起來,但改裝車還是幾乎沒見過。這次采訪到這臺甚至可以譽為TIIDA第一臺的時候,整體感觀確實了筆者眼前一亮,原來TIIDA改起來真是這么的漂亮和動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