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汽車后市場:洋品牌魚貫而入
腰包鼓起來的中國消費者正開始逐漸接受西方品牌,盡管價格相對高一些。一些大城市的年輕人甚至覺得,進入到一個門頭打著西方品牌,裝修得干凈明亮的汽車服務店,是一種追求生活品質的象征。這一切都讓外資公司們備受鼓舞。
新來者霍尼韋爾
看到上海大街小巷滾滾的車流,霍尼韋爾交通系統亞洲區副總裁兼總經理柯康宜興奮地說:“中國市場的增長速度在全世界都是獨一無二的,中產階級是主要的推動力。”
該公司在中國的首批三家直營汽車養護中心上周正式落戶上海,這些以中文“霍尼韋爾”命名的汽車服務中心將直接面向中國汽車終端用戶,提供一站式綜合服務,包括霍尼韋爾汽車配件和養護產品。
柯康宜稱,我們了解到中國的車友正在尋求可靠、便捷的汽車護理服務,因此我們創建了首批以客戶為驅動力的汽車養護中心。
據悉,霍尼韋爾汽車服務中心以社區店的概念經營,從而最大限度地為車主提供近在家門口的服務。首批三家店分別坐落在閔行區龍茗路1500號、古美路61號和普陀區清峪路215號,覆蓋周邊3-5公里范圍內的居民小區。服務中心涵蓋汽車美容、汽車養護、汽車裝潢、汽車快修、精品百貨等五大模塊;服務項目則包括從日常洗車到快修快保、鈑金噴漆等眾多專業維修項目。
作為北美、歐洲市場上的汽車配件、養護品的領軍人物,霍尼韋爾擁有近百年的發展歷史,在汽車消費品領域年營業收入已近20億美元。目前又以全資控股的形式進軍中國汽車后市場,在這一點上,霍尼韋爾汽車服務中心已經走在了市場的前沿。
傳統渠道“變身”
傳統的輪胎和潤滑油巨頭也正逐漸“轉身”為中國汽車服務市場的大鱷。
在汽車服務市場做得最用心的恐怕是固特異。沒錯,就是那個賣輪胎的固特異。
固特異在中國的700多家零售店已經擺上了杜邦、殼牌、德爾福、輝門的產品,這些鼎鼎有名的零部件供應商此前還在為如何建立零售渠道發愁,現在他們則幸運地成為固特異第一批零售市場的戰略伙伴。
固特異向本報透露,未來,輪胎銷售收入將只占到零售店的25%,剩下的75%將來自汽車服務。這一目標會在2008年之前實現。
“零售店是我們一個銷售平臺,但是這個商業模式光賣輪胎是不夠的,還要包含機油、一些汽車內用品等。我們這次組合了一些其它品牌,因為我們強調一站式的服務,這樣會吸引更多的消費者進入到我們的店。”固特異中國區銷售副總經理孟憲光說。
固特異推出了汽車保姆計劃,目的是渠道開出來后,車的維護、輕度的檢修可以長期由這個店做!拔覀兊甑拇嬖趦r值是方便性和專業性,希望消費者進店后,機油、洗車、美容都可以在這里做,換剎車片、底盤的維護這些小的維護都可以在他們熟悉的店里面得到。”孟憲光說。
固特異在中國的對手米其林也在去年簽署了類似的零售合作協議,米其林的菜單上則包括江森自控、BBS、立中和Hunter。
除了興致勃勃的輪胎企業,最熱衷在汽車服務領域淘金的則是潤滑油企業。
殼牌潤滑油已經將旗下的“捷飛駱”汽車服務品牌引入國內,而BP潤滑油也開始為全國各地的零售商把店頭換上自己的統一形象。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