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什么是危害GPS軟件市場的毒瘤?
目前國內GPS導航產品主要分為手持、車載和手機應用三大類,隨著私家車保有量的不斷上升,車載導航儀已成為最炙手可熱的GPS產品。但就是這樣一個正處于成長期,本應在良好的大環境下健康發展的市場,現在正遭遇著盜版GPS軟件和市場潛規則的雙重影響,而身處非常危險的境地。
現有車載GPS導航儀的產業鏈基本包括硬件生產、軟件開發、電子地圖這三大塊,電子地圖在這個產業鏈中占的利潤份額大概在10%到15%,軟件所占份額15%左右,剩下的利潤扣除運營環節后,就基本都屬于硬件生產商。就現有車載導航產品的價格來看,從一千多元到六千多元不等,甚至還有部分產品的市場價格在千元以下,價格差距非常之大。造成這種現象的根源就在于不斷擴大的市場需求使得眾多廠家、商家介入,而它們的生產水平和研發實力都是參差不起,在高額利潤的推動下大家都是蜂擁而上,直接導致很多產品質量不過關就混入市場。

它們中有幾款是質量真正過關的?又有多少搭載的是正版GPS軟件?
在生產車載GPS的廠商中除部分具備真正實力的硬件廠商和一些具備國家認證資質可自主開發軟件、制作地圖的相關企業外,還包括個別專門生產其中一個零部件的廠商,甚至還有很多并不具備技術實力的公司和企業什么都不生產,專門購買零件做組裝。如此混亂的局面使得導航產業面臨著標準缺失、電子地圖法規不明、前后裝市場需求不明朗等諸多問題,這就給了盜版GPS軟件足夠的成長空間。更讓人無法容忍的是還有個別硬件生產廠商,只生產裸機(即不搭載GPS軟件的車載導航儀),而且在批量出貨時還會為其各級別的代理商提供能與其硬件兼容的少量盜版GPS軟件,然后再由各級代理商無限復制,最終流向市場的是大批量裝有盜版GPS軟件的車載導航產品。這些硬件廠商與GPS軟件盜版商相互勾結,甚至部分硬件廠商直接充當盜版商的角色,視國家法律于不顧、視消費者的財產、生命安全于不顧,賺取著巨額的利潤。
據有關資料顯示,近幾年涉足GPS領域的企業迅速增加,現有車載導航產品生產廠商近三十多家,PND(便攜式自導航系統)廠商為18家、帶地圖及GPS功能的PDA廠商為17家,雖其中有個別重復,但總數量也已超過了50家。業內人士認為,隨著行業市場上的競爭的不斷加劇,整個市場必將實現整合,最終的優勝劣汰才能保證整個行業市場向著健康的方向發展。在這個過程中作為消費者,我們必須擦亮“雙眼”切莫被一些表面的利益所蒙蔽,否則很有可能得不償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