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歐洲是世界上導航產品銷售額最大的市場,其次是美國,這兩個地區都是全球導航服務最發達的地區。其實中國才應該是全球有最大導航需求的市場,中國路況不好,車多擁堵,路標不清晰,你到一個新的城市幾乎很難憑路標找到自己的目的地。但是在中國,導航市場基本上還沒有規模啟動,最有希望突破的應該是北京。我們離2008年奧運會開幕將近400天,北京現在汽車的擁有量是300萬,這個數量還在不斷增長中,每天出門塞車已經是再正常不過的事情,到了奧運會舉行,車和人將增加得更多,擁堵情況將進一步加劇。
TMC(TrafficMessageChannel,交通信息頻道)算是一個比較好的解決辦法,TMC是利用無線通信技術(包括GSM/GPRS、FM、數字廣播等)來播報實時交通消息的一種應用。當一個城市選擇了應用TMC后,交通管理部門及其他的交通信息服務提供商會將實時的交通信息收集起來并進行相應的處理,然后通過GPRS或FM廣播等方式將信息發送給用戶;用戶的導航系統借助于TMC接收設備(可以是專門的車載導航系統,也可以是手機、PDA等支持GPRS的數碼產品)向駕駛員提供動態的路線引導,幫助駕駛員隨時修正行駛路線并推算出一條備選路線以盡可能避免擁堵。
中國要啟動TMC,需要產業鏈上的各個環節都動起來才有可能。
首先是政府的重視。應該說在歐洲,很多國家的TMC服務都是免費的,提供實時的交通信息服務是政府服務的一部分。北京2008奧組委也把智能交通水平作為2008奧運環境建設里很重要的一個部分。記者從相關渠道獲悉,最近北京市交通委、北京移動與北京2008奧組委以及在歐洲提供過TMC服務的導世通和世紀高通將要聯合測試實驗版的GPRSTMC。目前一切都在測試的階段,中國能否借奧運讓北京最先享受到TMC的服務,現在還是未知。
其二,建立一個很好的商業模式其實是整個產業鏈啟動的關鍵。應該說這是一個很大的產業,從數據采集到平臺軟件,再到硬件終端和運營涉及了方方面面,但是要啟動,需要各個方面的參與。而能夠建立一個良性可持續發展的合理商業模式更是這個市場啟動的關鍵,在這其中電信運營商扮演了很重要的角色。因為在中國擁有大量的手機終端用戶,在中國完全可以讓手機導航與車載導航同步發展。根據記者的了解,目前中國的電信運營商對此并不抱太大的熱情,他們先前推動的手機短信導航也僅僅是試水。而如果運營商不動,這個市場要大規模啟動就還需要時日。
其三,“軟”與“硬”需要結合起來發展。應該說TMC要建立和發展起來,數據源其實是很重要的基礎。數據源的一個方面是電子地圖,目前中國的電子地圖產業其實還沒有完全發展起來,大部分的地區還沒有電子地圖,即使是有也不是很準確。其實數據的采集密度和精確性決定了TMC服務的精準性,這里還涉及了很多層面。除此外,軟件產業的發展也非常依賴于硬件合作伙伴的支持,美國導世通產品經理陳峰云對《中國電子報》記者說:“在中國,很多車載導航OEM廠家是借助他們的軟件進入歐洲市場的,因為他們有歐洲市場的成功經驗和成功的軟件界面。而在中國,我們手機導航軟件更多是借助與手機廠商的捆綁抵達消費者手里的。”但是他也不否認他們最大的對手其實是來自軟件與硬件結合的廠家。導世通現在是MOTO與索愛的合作伙伴,但是NOKIA收購了一家專做導航軟件的企業以后,采用他們產品的機會就比較小。而全球排名靠前的導航供應商GARMIN已經進入中國,TomTom也傳言將于最近進入中國市場,他們是同時擁有硬件與軟件的廠商。對于目前單一從事軟件或硬件的廠商,尋求更多更緊密的“軟”與“硬”結合與聯盟應該是發展的關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