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有報道列舉了汽車“牛”人,其中美國人彼得·吉勃所駕駛的薩博轎車17年驚人地開了近160萬公里。他的保養建議是:買一輛好車倒是其次,最重要的是能夠做好日常完善的保養工作,每周洗車兩次,這就是他保養車子的偏方。
美國人柯林頓·藍柏夫擁有多輛里程累計超過128萬公里的福特卡車,被稱為“馬路戰士”。他的保養建議是:除了每5000公里的保養之外,平日一些看似不重要的細微保養也不能錯過,該換機油的時候換機油,該換輪胎的時候換輪胎,不能有“將就著用”這種想法。某個部件一將就,就會加快其他部件的老化。
據說在這些汽車牛人中沒有賽車高手,也沒有技術專家,他們只是通過獨特的“偏方”,延長了汽車的使用壽命。
偏方一:清除車身臟物可延壽
修車廠老板丹尼森說,在美國超長距離的汽車數不勝數,很多開了幾十年的老爺車還活躍在馬路上,他印象最深刻的是一輛1987年和一輛1982年的老BMW,里程數分別為125萬公里和88萬公里。
丹尼森的保養建議是:定期給汽車打蠟,用吸塵器清理車廂內部,清除附在車身和輪胎上的臟東西,這不光是要面子的行為,而是延長汽車壽命的一個好方法。此外,給汽車一個能夠擋風遮雨的車庫。
而美國人麥克·懷特駕駛一輛豐田SR5卡車,一直到里程突破48萬公里的時候才選擇換車,換什么車呢?他換了輛里程數已經超過24萬公里的豐田SR5。
他的保養建議是:開車不要太過逞強,比如汽車過熱,先給車子半個小時冷卻。如果指示燈還是報警,那么最好叫人來把車拖走。每8萬公里就更換自動變速器油,每10萬公里就更換新的火花塞,每兩年必須更換一次剎車油,蓄電池使用如果超過5年,那最好更換一個新的。
偏方二:監工1000公里保養
一位業內人士告訴記者,新車開1000公里后,保養可以說是最重要的一次,車主要選一家較有規模的直營保養廠(留下保養記錄以確保日后維護權益),并親自監工。在此特別提供一些小細節供您監工時的參考。
在更換機油時請特別注意,技工在裝上新的機油濾清器時,是否在濾清器的邊緣橡膠涂上些許的機油?如此可避免旋緊時橡皮扭曲而導致密合度不佳,造成機油的滲漏。此外添加機油時,加到機油表尺刻度的八分是最理想的。
偏方三:細調新車氣門間隙
氣門間隙太大會有異音,太小則轉速提升吃力,1000公里時務必進行調整,而且最好以“四次調法”來進行調整。調整應該在冷車時進行,雖然有些車種同時提供了冷車以及熱車時的氣門間隙值,但是因為熱車的定義彈性及差異頗大,因此仍以冷車時調整為佳。
據了解,車廠并不會對新車做精確的四輪定位(生產線上似乎沒有定位儀器),因此做一次精確的定位絕對值得,不但可以確保操控性,更可避免輪胎及轉向系統的異常損耗。另外在定位時也可同時對胎壓及輪胎和底盤的固定螺絲的緊度進行檢查,尤其是鋁合金輪圈務必要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