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汽車零部件成世界采購重要一環
當前,零部件全球采購已成為汽車整車制造企業提高生產效率和競爭力的一條捷徑,排名全球前幾位的汽車制造商,其零部件自制率僅為三成左右。
據商務部統計顯示,在全球采購浪潮中,中國汽車零部件出口近年來發展迅速。2002年至今,中國汽車零部件出口額年均增長率超過35%;今年上半年,出口接近131億美元。各大汽車巨頭紛紛加大在華采購力度。數據顯示,德國大眾2006年在中國采購的汽車零部件總額達10億美元;上海通用的國內供應商已超過200家。
信息的不暢通、中國企業面向全球汽車零部件配套市場和售后服務市場的要求,都使得零博會成為一個“走出去和請進來的良好平臺”,讓中國的汽車零部件認識世界,也讓世界認識中國的汽車零部件。
澳大利亞汽車零部件博覽會執行主席斯圖亞特表示,他們辦了14年的展會,但是一直是區域性的,他們愿意來,因為“中國的博覽會是世界性的”。
另據內部人士透露,零博會選擇在國內召開,還源于國外一些展會對中國企業的一些惡意抵制,比如在一些展會上,中國的參展商被安排在最邊緣的角落,并且有些當地媒體還惡意中傷中國的參展商。“因此,要把搗亂的留在國外,把喜歡我們的人請進來。”該人士說。
為保證首屆零博會的質量,主辦方還對國內參展企業設置了兩道門檻:一為2006年國內銷售額超過1000萬元或出口額超過100萬美元;二為沒有知識產權侵權等違法行為。考慮到國外采購商的強烈要求,博覽會還增設了自主品牌整車展示館。“前十名的整車企業都要來,我們只能安排先找到我們的前七名。”張驥說,“這一方面是展廳的面積不夠,另一方面,有些國內的整車企業雖然位居前十強,但是他們產量還不能滿足國內的要求,我們就勸他們先不要來了。”
自主品牌零部件亮相
張驥表示,我國汽車零部件出口在去年121億美元的基礎上,今年將增長34%-40%。而中國汽車工業的發展,首先是零部件的大發展,從機械類、機電類為主向電子類為主逐步轉變。
汽車零部件作為汽車工業的基礎,是支撐汽車工業持續健康發展的必要因素。整車自主品牌與技術創新需要零部件作基礎,零部件的自主創新又對整車產業的發展產生強大推動力。
據悉,在去年底納入統計的1700家企業中,全國汽車零部件企業總資產為4227億元,實現工業總產值4157億元,銷售收入為4035億元,利潤總額為236億元。而到2010年,預計全國零部件市場規模還將擴大到14000億元。
其中,自主品牌的汽車零部件正處于市場上升期,如奇瑞研制開發的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ACTECO發動機,創中國轎車發動機第一個“中國芯”;吉利也已完全具備了整車造型、車身、底盤、汽車附件、發動機、變速箱、整車電子電器等開發設計能力;湖南江濱機器(集團)有限責任公司通過引進、消化、吸收國外先進技術和不斷的工藝優化創新,創造了中國第一只液態擠壓鑄造活塞,第一只耐磨合金鑲圈活塞等多個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零部件產品。
11月29日,一批自主品牌的汽車零部件也紛紛亮相博覽會。其中,長城汽車攜自主研發制造的4款沖壓件、2臺車橋、2臺發動機和5款整車出征。長城汽車展會負責人表示:“我們希望通過此次國家級、國際性的平臺,憑借過硬的產品品質,向公眾展示長城汽車‘打造高質價比創新技術的精美產品’的技術水平與整體實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