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車記者干久了,不免有點職業病,對與汽車有關的東西格外留意,看電影電視的時候也是如此。在跌宕起伏的情節和搶眼的俊男美女之外,對于主角配角們的坐駕,記者也會習慣性地多看幾眼。
看得多了,便生出許多疑惑來。
不少電視劇喜歡以青年才俊為主角,他們開車的鏡頭通常如此:用遙控鑰匙打開車門,啟動,然后一踩油門疾馳而去,動作瀟灑利落。這樣的鏡頭看多了,記者的職業病就發作了:怎么他們都不系安全帶呢?在影視劇中,記者還經常看到這樣的鏡頭:汽車在高速公路上飛馳,駕車人的身上也看不見安全帶的影子。《中華人民共和國道路交通安全法》第五十一條明確規定:機動車行駛時,駕駛人、乘坐人員應當按規定使用安全帶。佩帶安全帶是每個駕駛員接受道路培訓時的第一課,每個駕駛員都很清楚這一點。影視劇中人物坐駕通常身價不菲,從駕齡上看也都是老司機了,難道不懂這個基本常識嗎?
有人說影視劇是文藝作品,“純屬虛構”,汽車在里面只是個道具而已,不必較真。
在安全帶的“空白”之外,記者還在許多影視劇中看到,男女主角一邊開車一邊神定氣閑地用手機打電話,他們手里拿的都是普通的手機而不是車載電話。記者還記得一些電視劇的車禍鏡頭,出現了駕駛員不幸喪命汽車卻完好無損的怪現狀,也看到過高速公路上飛車相撞安全氣囊卻沒有打開的場面。其實,安全帶系與不系,并不是文藝創作問題,而是被編劇和導演們忽視的常識問題,是汽車進入家庭之初一些人安全意識和安全知識缺失的直接反映。安全,是汽車消費者最關注的問題之一,而安全帶對于汽車安全的作用,可以說是最簡便也是最有效的。記者曾在某汽車公司親歷過一次汽車碰撞試驗。當時,一輛名牌越野車以每小時50公里的速度沖向阻礙墻,眨眼間,只聽得一聲巨響,車的前臉就重重地癟了進去,“駕駛員”的身體迅速前沖,還好,繃緊的安全帶和隨即張開的安全氣囊挽救了他的性命。汽車安全專家告訴記者,碰撞事故中主要的沖擊力產生于汽車與另一物體之間的碰撞,這時乘員會繼續按照撞擊發生前的速度向前方移動,未系安全帶的司機和乘員可能因為車輛的突然停止而碰撞在處于減速過程中的汽車內部的物體上,或者被甩到車外的地面上,而安全帶和安全氣囊可以幫助乘員保持在原先位置上,減少與車廂內部物體相撞擊、被貫入物體所傷害或者被甩到車外的危險。消費者熟知的安全氣囊,也必須在系好安全帶的基礎上才會發生作用。有統計顯示,在可能致命的車禍中,如果正確使用安全帶,可以挽救約45%的生命。正因為安全帶如此重要,汽車生產企業才會不斷地提高和改進安全帶技術,幾乎所有的轎車都裝有安全帶指示燈,一些高級轎車還會對未系安全帶的駕駛員和乘客發出警示甚至因此“拒絕”前進。
我們正在快速邁向汽車社會,汽車安全知識的普及與教育也變得越來越重要,越來越緊迫。影視作品在娛樂大眾的同時,也肩負著傳播正確信息的功能,電視臺不得播放煙酒類廣告、有些國家規定電影中不得出現吸煙鏡頭等等,就是對影視作品社會功能的要求。人們常說藝術源于生活、高于生活,其實是有前提的,那就是尊重基本的生活常識。看來,一些影視劇的編劇和導演該好好補補這一課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