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老三樣到新生代 你不知道的捷達VA3
【太平洋汽車網 導購頻道】每一個年代都有自己的老三樣,在筆者出生的90年代,我印象中的老三樣就是“捷達、桑塔納、富康”,如果誰家里有了其中一臺,那絕對是萬元戶般得存在。現如今捷達從一款車變成了一個品牌,傳承了很多人的記憶和情懷,旗下的首款轎車達VA3就與一汽大眾捷達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系,而今天要說的是捷達如何從老三樣變成了新生代力量,捷達VA3又有哪些你不知道的事呢?
1979年的法蘭克福車展,大眾推出了一臺基于高爾夫打造得三廂車——Jetta,大眾也不曾想這臺默默無聞得買菜車竟然在中國成為了一代傳奇。
車展同年7月份,Jetta在德國的沃爾夫斯堡正式投產,而這個名字的來源和多數大眾車型一致,取自季風氣象名“jet stream”。初代Jetta代號為A1,它有著同高爾夫一樣的軸距,2400mm,不同的是長度增加了380mm,尾箱容積達到630L,顯然要比高爾夫要實用的多,這也為它的傳奇之路打下了基礎。雖然在外觀上和高爾夫有相似的輪廓,但是為了區別兩個車型的定位,Jetta經過了重新設計,比高爾夫更加精致、高級,就連材質都有三種選擇。當時的JettaA1甚至還提供雙門和四門版車型,可以選擇1.1-1.8L的汽油機和1.6L的柴油機,選擇非常豐富。甚至在美國市場,Jetta還推出了搭載1.8L發動機的運動版車型GTI和GLI,時至今日我們依然能買到Jetta的GLI車型,那就是我們熟知的速騰GLI。
時間來到1984年,Jetta歷經了幾次改款后,我們熟知的第二代Jetta-MK2在海外亮相,此時距離它登陸仍然有7年的時間。這一代Jetta基于第二代高爾夫平臺打造,比初代A1的尺寸有了全方位的增長,例如長度增加100mm,寬度增加53mm,軸距增加70mm,而最顯著的變化就是雙方形頭燈變成了一體長方形,這個經典的設計為后兩代車型提供了靈感,時至今日Jetta方頭方腦、簡潔明快的外觀依然堪稱經典。
1991年1月, 一汽-大眾開始了首次Jetta車國產化實驗,同年12月份,Jetta在長春工廠以零件組裝的方式正式下線。直至1992年7月,Jetta在國內正式上市,也是一汽-大眾汽車的首款車型,從此它的傳奇“車”生就此開始,我們也能正式的叫它的中文名字了:捷達。
雖然捷達在當時售價高達20萬元,但是在上市一年后卻擁有大批的客戶,產量也達到了1000臺,要知道當時北京的一套房子僅僅為2萬元,有能力出20萬買捷達的人一定非富即貴,這也奠定了捷達在早期占領高端市場的基礎。
直到1997年,捷達終于迎來了國產后的首次改款,并新命名為“捷達王”,并且在外觀上還大量借鑒了當時的帕薩特B4設計,甚至還有諸多通用的零件,這在當時依然是同級別的高端領路人。
時隔一年后,一汽-大眾做了一件轟動一時的事,那就是為捷達配上自動變速箱,要知道在那個年代,同級別幾乎沒有自動擋的車型,一汽-大眾甚至還為它裝配了ABS、電噴技術,雖然現在聽起來有點落伍,但是在1998年,那可是汽車界極端技術,足以讓捷達在同級傲視群雄。
時間來到四年后,也就是2002年,一汽-大眾推出了捷達春天系列,并增加了中央門鎖、電動車窗、電動后視鏡等配置,這些豐富的配置讓捷達的競爭力再次讓對手望塵莫及,最瘋狂的一個月甚至突破兩萬,同年的銷量也突破了10萬輛,成為了中國單一車型銷量冠軍。換句話說,捷達這個銷量在當時的地位,就像今天的五菱宏光一樣無人能及。
2004年,捷達有一次進行了大改款,此次的新車又有了新名字,相信你已經猜到了,那就是捷達伙伴,它毫無意外的又拿下了當年的單一車型銷量冠軍,甚至知道今天,在全國各大城市和二手車市場你依然能看到捷達伙伴的身影,可見當時市場占有率之高。在今后的幾年里,捷達一直以旺盛的生命力在野蠻生長,在2006年、2011年,分別達成了第100、200萬臺車的下線。
從1992開始,以A2為平臺的捷達在中國市場廝殺了20年,也為它打下了皮實、耐用、經濟、易維修等至關重要的口碑,這也是捷達系列如此受中國人民歡迎的根本原因。
>>點擊查看今日優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