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廂情結 威馳、飛度、波羅同城獻藝
[
04-1-8 11:41
] 太平洋汽車網 來源:
pcauto
汽車之友
責任編輯:
zhouweili
動力表現:波羅因車重而略顯遲緩,飛度、威馳不相上下
作為典型的家庭車,3款車的發動機都還夠用,但肯定不適合飚車。這幾輛車不是為了駕駛樂趣而生的,與運動性牽強附會并不明智,著重于舒適和平順更加在理。
波羅的發動機一如往常般靈敏,一踩油門轉速立即攀升。然而各檔位的齒比并不合理,車速沒有隨轉速跟進,仍平緩地加速,此時狠踩油門也收效甚微。由于波羅的整備質量有1122kg,相當于1000kg的威馳上坐了兩個人,而它的最大功率則是最小的,只有55kW,這樣的成績并不意外。靜止起步時,波羅的低速扭矩稍欠火候,雖然有3車最大的扭矩值126Nm,但出現在3800rpm,對低速的加速性沒有幫助。波羅各檔位的寬容度較小,與速度不匹配時,加速過程就不順暢、缺乏力度,此時須借助踩油門提升轉數來彌補。可以理解的是,1.4L是作為入門級出現的,如果誰需要動力更強大些,還有1.6升的機型可以選擇。
威馳的1.5升發動機在3輛車里最大,功率自然也最高,達到68kW/6000rpm。相信豐田如果把看家本事VVT-i拿來,動力應該更好。伴隨威馳車的加速,并不純粹的發動機悶響是3車里最小的噪聲。車速對于油門的響應比較靈敏,傳動系的配合極有默契。威馳的換檔行程很小,入位清晰,手柄位置也恰當,使用起來最方便。
1.3升的飛度誕生最晚,在技術上占據天時。廣本引進了雙火花塞的i-DSI發動機,令它獲得了較大的低速扭矩,116Nm產生于2800rpm,乘員少時二檔起步也不拖沓。不過進入高速段,動力表現逐漸平淡。由三家公布的油耗數據看,同樣是90km/h等速狀態下,排量最小的飛度的油耗僅5.0L/100km,表現最佳。
操控:飛度輕巧,波羅沉穩。緊湊型家用車的要點是安全與易用
城市駕駛,追求的是安全和易用。飛度和波羅的軸距是2450mm和2460mm,威馳達到2500mm,擁有穩定性的先天優勢。但在其它因素上,3輛車的差異很大。
波羅仍然固執地堅持著自己的機械感,雖有可變助力它的轉向仍然最重,雖對速度敏感,高速時沉穩,低速有點發粘,略感不爽。制動是大眾系的強項,前后盤式制動器效果直接而顯著,不會旁生心理負擔。波羅韌性很強的懸架如果配上強有力的輪胎,似乎就完美了,偏偏選用165/70 R14的窄胎,導致車輪循跡效果遜色一籌。
威馳則以工程上的整體感給人深刻印象。在操控方面,威馳扮演著一個中庸的角色,試圖尋求多方面的平衡而變得沒有個性。制動踏板力最小并呈線性穩定地輸出,感覺很可靠。懸架硬度適中,對城市路面適應良好,并且轉彎、制動的時候也能感受到輪胎對地面的抓緊力。
飛度選用了和威馳一樣的175/65 R14普利司通輪胎,在相同的彎道上,二者抓地效果不相上下,但飛度的寬輪距占了便宜,讓它能以少許優勢獲得更小的側傾。飛度的懸架略帶運動性特征,與雅閣相似。不足的是制動踏板需加力踩下,和整體的輕巧化設置相異其趣。此外A柱有點太粗了,即使有個小三角窗,轉彎時的視野也受到一些影響。
裝備及工藝:波羅看重基本性能,威馳取向豪華,飛度開創性價比新高
性價比的考驗往往是殘酷的。從用戶使用角度出發看裝備,并不能涵蓋整車的設計水平,也會造成對廠家原設計的片面理解。比如,從裝備看波羅配置不高,只有前排電動窗、外后視鏡只能手調、沒有CD機等,但它在不為人所注意的人機工程學設計上,卻本著很老實的態度。像發動機、行李箱蓋都采用了液壓撐桿,既不占空間,使用也可靠省力;電控液壓助力、電子油門、雙氣囊、轉向柱4向可調、駕駛座高度可調這些設施,都讓車主很受用。不足之處是波羅的座椅與身體貼合處偏硬,并且支撐度有待提高。
威馳的高端配置擁有較多國人青睞的裝備,但作為入門級的GL-i卻謹慎地平衡著成本與實用的關系。臉面上威馳做足了功夫,像鍍鉻裝飾條和門把手、電動窗、3車中唯一的鋁車輪,都能讓車主很有面子;而單氣囊、單碟CD機等部件反映了威馳務實的一面。
和對手比,飛度的配置算是超低價了,看來低價格是唯一的終結者。以不到10萬元購買各項性能都不錯的車,誰還有時間猶豫呢?更何況電調外后視鏡、遙控鎖、駕駛側防夾車窗都是對手所沒有的。車身鈑金件間均勻而緊密的窄縫,顯示了飛度上佳的裝配水準。
市場表現:爭奪白領資源,飛度定位清新,威馳、波羅缺乏力度
有8位靚麗可人的女孩作形象使者,使Fit給人以女性化的印象,因此也多了幾分細膩之感。選美的路子并不出位,難在控制得體而不流俗,飛度在這些女孩的映襯下更顯年輕活力。相比之下,威馳和波羅的市場推廣舉措難免沉悶。當然,一步到位的低價和品牌對飛度所受到的追捧貢獻更大。
德國大眾也認為三廂波羅銷售不暢的主因在于價格。11月底上海大眾終于沉不住氣了,宣布波羅降價,1.4L手動款從原來的13.09萬陡降至11.38萬元。向合理的價位回歸后,相信人氣就要光臨了。
拉長軸距而得到的威馳實際是介于緊湊與微型之間的車型,在臺灣是豐田品牌的入門車。而在大陸市場則是恰逢知己,遇到了好時辰。拜市場需求強勁之賜,威馳的銷售看似未受沖擊,豐田品牌的號召力允許它近期都高枕無憂。但在競爭對手面前,僅靠一塊牌子打市場不是長久之計,威馳的性價比還需進一步的梳理。
威馳、波羅和飛度的投放伴隨著市場的漸熱過程,也代表了技術年代的更疊,所以能各領風騷三五年。在看得見的進步中,三廂車情結從用戶轉移到制造商一方。買家選車已經不再拘泥于身形,而制造商的產品線還需更加豐富。偌大的中國市場,只有賺不到的錢,沒有賣不出的車。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