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中國
乘用車市場從去年以來就一直處于增長乏力的困擾當中,而且不少專業人士都預測這一低迷狀況在短期內難以峰回路轉,但最近
北京汽車市場卻出現了與大環境截然相反的異動。記者從
北京各大
經銷商處獲悉,近半個月以來,
別克凱越、
凱越HRV、
頤達、
雨燕等15萬元以內的車型出現了加價購買的現象,更為特別的是,這一波加價購車竟然大部分是由消費者主動提出。
顯然這種現象并非車市回暖的征兆,經過一番細致的了解,記者終于發現此次部分車型驟然熱銷的奧秘所在。
歐Ⅲ排放“惹急”消費者 4月底,國家環保總局公布了五項機動車污染物排放新標準,輕型汽車Ⅲ號
排放標準自2007年7月1日起實施,其中北京因為2008年奧運會的緣故,擬提前兩年實施中國版歐Ⅲ、歐IV排放標準。
國家環保總局相關人士表示,為了達到歐Ⅲ排放標準,歐Ⅲ車整體在技術上將進行改進,并安裝車載診斷系統(OBD)。記者了解到,據此進行的改造將使得歐Ⅲ車整體造價比歐Ⅱ車貴2000元左右。
據負責“中國版”歐Ⅲ、歐IV排放標準起草工作的中國汽車技術研究中心的專家向記者透露,率先生產歐Ⅲ車的汽車企業將得到國家一定的減稅政策,高達幾億、幾十億的減稅抵消了歐Ⅲ車技術改造的成本,從總體上來說,這對汽車企業不會帶來太大影響。對于利潤空間還很大的中高檔轎車來說,車價上升的可能性不大,但并不排除經濟型轎車車價有上漲的可能。
而消費者中確實也有不少人擔心車價會上漲,北京上汽安吉
別克銷售店的銷售人員告訴記者,最近店里的別克凱越、凱越HRV等車型非常走俏,由于現車數量不夠,還有消費者主動要求加價提車。很多消費者直言,雖然HRV等車型已經是歐Ⅲ標準,他們就是怕正式施行歐Ⅲ后產品順勢漲價,反正已經準備要買,不如提前幾天。
填補“北現”真空 不可否認的是,從2004年至今,
北京現代的
伊蘭特在15萬元區間之內是表現最為出色的產品,其市場優勢可以用一枝獨秀來形容。
然而為了將目前的產能擴張到30輛,北京
現代不得不在4月底開始為期20天左右的停產,以此來對生產線進行升級改造。
停產帶來的最直接影響就是產品供應鏈的斷裂。雖然
北京現代已經提前加班加點準備了一些庫存,各地
經銷商也有一些“存貨”,但按照
北京現代產品每月過萬的銷售速度,這點家底很快便告罄。目前,北京
現代的經銷商普遍處于旺季無車可賣的尷尬境地。
對這一情況最為歡欣鼓舞的,恐怕要屬
凱越、
花冠、
海南馬自達等價格屬于同一區間的車型。由于北京現代的買家被分流,上述車型近期銷量都有一定幅度上升。畢竟在目前的中國汽車市場上,品牌忠誠度還不是太高。
廠家手比嘴慢 2005年,各大汽車企業都準備推出新車型以刺激市場,在近兩個月的時間里,尤其是剛剛過去的
上海車展,商家對已經上市或即將上市的車型進行了大規模的宣傳,一時間,
頤達、
雨燕等產品被炒得火熱。
但與鋪天蓋地的宣傳相比,廠家的生產能力卻落后很多,對于新產品根本沒法保證充足的市場供應。
東風日產乘用車公司銷售部的相關人員告訴記者,現在工人已在加班加點工作,爭取盡快完成頤達的訂單任務,但生產壓力的確很大,在市場上產生的加價不是廠家行為。
而另一款經濟型轎車——
長安雨燕更是猶抱琵琶半遮面。
上海車展宣布上市之后,北京各大
長安鈴木4S店迅速接受預訂,可直至昨日,記者也沒在北京任何一家經銷商處見到雨燕的樣車。中聯汽車市場的
長安鈴木經銷商無奈地告訴記者,廠家在“五一”期間一共只拿出兩輛雨燕車在北京展示,很多經銷商都看不到樣車。
“雖然有不少新車上市,但卻普遍有價無車,除了需求激增凸顯產能有限外,很可能是廠家的一種銷售策略。”有市場人士這樣分析。
可以肯定的是,個別車型目前出現的熱銷,是多種因素共同作用的結果,而這些因素都將很快消弭,歐Ⅲ標準開始實施和北現恢復生產都近在眼前,各大廠家新車產能的提升也是遲早的事,所以消費者主動加價購車的現象終歸將是曇花一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