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關連接:看《頭文字 D》你了解到多少汽車知識呢?
關于變速器在汽車驅動系統中的重要作用及其基本構造已為許多讀者所讀知。正是由于變速器具有在車輛行駛時根據不同路況及負荷將發動機所產生的動力適時、適量地傳遞給各驅動輪的重要作用,所以它不僅是汽車設計者、制造者所始終面對的一項重要研究、開發課題。也理所當然地成為購車者慎重選擇自己的“愛車”時的一項重點考慮因素。
在過去很長的一個時期,由于進口車價格令人咋舌,國產車品牌單一。造成了手動變速器一統天下。購車者在變速方式方面毫無選擇余地的局面。當時的幾種國產主打品牌車如“桑塔納”、“捷達”、“富康”、“夏利”等無一例外地裝備的是其基本結構已沿用幾十年的傳統手動變速器。因此,包括不少“老司機”在內的駕駛者至今提起變速器的另一極為重要的分枝—自動變速器( Automatic Transmission, 通常簡稱 A/T)來,仍然知之甚少,甚至抱有嚴重的偏見和誤解。
隨著我國汽車工業的進步以及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轎車正越來越貼近了中國普通百姓的生活。特別是在中國加入WTO已經指日可待的今天,可以預見:一個產品琳瑯滿目、美不暇收的更為廣闊的汽車市場正向每一位中國消費者展示誘人的微笑。
在這種情況下;中國汽車工業界也順應潮流,在提高產品層次方面狠下工夫。“捷達王”、“富康”、“帕薩特”、“廣州本田”、“上海別克”等品牌已紛紛推出了自動擋車型。此舉不但使人們欣喜地看到中國民族汽車工業的進步。同時也向購車者們根據各自喜好購買稱心如意的“座駕”提供了更為寬闊的選擇余地。
但是,由于前述的原因。多數迄今為止甚少接觸自動擋車的購車者仍然面對車輛變速形式的選擇舉棋難定.猶豫再三。為幫助讀者根據幾種變速方式的特點以及自己的駕車風格正確加以選擇,筆者謹結合自己對幾種變速器“個性”的了解以及駕駛心得分別加以簡單介紹,以供參考。
累人的手動擋
一直以來.變速器一直是以一副“老面孔”出現。駕駛操作也因而一直以“腳踏油離,手動變速”這樣一套公式化的動作來完成。變速過程中,為避免變速器相鄰兩組齒輪因轉速不同而在相互嚙合時相撞,發出煩人的噪音,嚴重時甚至打壞齒輪的風險。更老一些的變速器,駕駛者還必須采用“兩腳離合”的操作方法(即每完成一次變速操作須踏兩次離合器并加一腳空油門)。這樣的變速機構不僅給駕駛者心理上帶來壓力(必須隨時根據行駛速度、道路狀況等人為判斷換擋時機);同時也帶來生理上的極大疲勞(長距離復雜路況行駛時,駕駛者常不得不重復單調乏味的換擋動作達成百上千次之多)。
隨著手動變速器設計和制造水平的不斷提高,變速機構中“同步器”的出現應當說是一項很大的進步。它能在換擋瞬間自動調和相鄰齒輪的轉速避免了令人不快的齒輪撞擊。無須“兩腳離合”即可寂靜、順暢地完成變速操作.大大減輕了駕駛者的勞動勞動強度。
從目前來講.汽車工業界不斷改進手動變速器的整體結構以及各部件的設計、制造工藝、材質等手段,已使手動變速器達到了爐火純青的水準。在此之上的發展似乎已沒有太多的余地。
手動變速車優勢
由于手動變速車在汽車發展歷程中的歷史地位,手動變速車的駕駛也順理成章地成了“駕駛”的代名詞(世界上只有日本等為數不多的若干國家設有自動擋車專門的駕駛學習課程,并可于結業后領取自動擋車專用的駕照)。在我國,所有駕校無一例外地以手動變速車教授駕駛技術;因此,手動變速車也最為大家所熟悉。
手動變速車的換擋操作完全遵從駕駛者的意志。偏好于省油的的駕駛者可以在不致因動力不足而“脫擋“的最低車速和最經濟的發動機轉速下換入更高擋住以節省燃油。反之,偏愛“跑車感覺”,喜歡“榨一榨”車輛性能的年青人則可以用較低擋位持續提高發動機轉速;以得到強勁的加速感。特別是由于手動變速車具有動力傳遞效率高、擋位清晰、操控隨心所欲等特點。因此在賽車等必須在行駛中通過不斷的增、降擋操作以隨時保持最佳驅動力的場合,它似乎仍是唯一的選擇。筆者曾在珠海國際賽車場試駕過WRC參賽規格的三菱賽車,手動變速器配合280馬力增壓發動機所營造出的那份加速感令人久久回味,真是妙不可言。
除上述特點之外,手動變速器還具有結構簡單直觀.故障率相對較低、價廉物美以及時給駕駛者以“我在開車”的感覺等一系列優點,這大概正是它能夠以不變的“老面孔”雄霸車壇數十年的原因之一吧。
不可否認,“有利有弊”的定理對手動變速器同樣適用。在盡數手動變速器種種可人之處的同時,不知您有沒有想到它在某些情況下也具有令人難以容忍的缺點的比如,在當今的大城市中.“堵車”現象愈演愈烈,某些城市甚至已達到一天之中除深夜到清晨的幾個小時外隨時都有“堵車”發生的地步。一旦發生堵車,正常情況下半個小時即可抵達的路程往往須費時一個小時以上,期間隨著車輛的“蠕動”駕駛者不得不反復停車、起步幾十、上百次之多。不幸遇上這種情況。且不說有急事趕路的人,即便是閑暇中特意出門“游車河”的情侶,無疑也會被那成百上干次重復的單調乏味的換擋操作折磨得元氣大傷,更慘的是出門時那份好心清慘遭破壞,原本浪漫、溫馨的出游因而變成一次惱人的一體力勞動”。
請相信,在這種情況下,如果您駕駛的不是手動變速車而是一輛自動擋車,情況便會好得多。
自動擋的優勢與不足
追求舒適肯定是自動擋車誕生的原動力,伴隨“汽車”這一概念的進化,以手動變速器為基礎。各種更為先進的“半自動變速器“、“自動變速器”不斷應運而生。作為新生事物;由于它們給駕駛所帶來的便利、舒適、安全等突出優點而得到了飛速的發展。其中特別是全自動變速器的出現。不僅改變了傳統意義上的汽車駕駛方式。甚至改變了汽車”三(踏)板一(方向)盤“的傳統構造.對于汽車的發展具有遠遠大于其本身使用價值的深遠影響。自動擋的出現給貪戀省事、輕松駕駛的人士,特別是一般來說盡管能在許多需要高度技巧的工作和競技中大顯身手,但卻不知為什么駕駛汽車時總不能那么靈活自如的女士們帶來了極度大的方便(注;筆者絕無低毀女性駕駛員之意。這里僅指“一般情況”而言)。
當發生堵車、進出車庫、通過復雜難行路段時。自動擋車能使每一位駕車人都應付自如——這本身就具有莫大的魅力。同時。由于自動擋車省卻了時時分散駕駛者注意力的換擋操作。也更有利于駕駛者將注意力集中于前方道路和周圍環境。從而使尚不太熟練的駕車人更具信心。因此據說自動擋車總體上事故率較低。具有較手動變速車更高的間接安全性。
但是,任何事物都不可能自誕生伊始就做到十全十美。直到今天,提起自動擋,在相當一部分人的頭腦中仍然存在著“費油”、“反應慢”、“只適合女性用”等印象,使許多不知就里的購車者望而卻步。事實上,這是十分令人遺憾的誤解。在自動擋誕生并付諸實用化初期的五、六十年代。應該說它確實存在著一些不盡人意之處。例如由于工作原理和構造上的原因,與普通手動變速器相比,自動擋的綜合動力傳遞效率稍低、油耗較高、換擋稍有遲滯、變速沖擊較為明顯以及構造復雜、成本較高等等。但是。筆者認為;這些不足充其量只能說明當時自動擋在技術上的未臻完善。而并非意味“自動變速器不好”。一味強調自動擋的負面而無視它的巨大優點對自動擋來說是不公平的。
進入八十年代以來,諸多高新技術,特別是微電子技術的投入使自動擋得到了飛速的發展。自動擋經歷了“機械液壓控制”、“電子液壓控制”已經發展到今天體現于各種最新車型上的“智能化電子控制”方式。在這個歷程中,自動擋不僅大幅度地克服了以往的缺點,在油耗、動力傳遞性能、可靠性、成本等方面已有了長足的進步,達到與手動變速器相差無幾的水平。與此同時,它卻具有手動變速器所永遠無法取代的優點。
正因為如此,在今天的汽車產品中自動變速車已成為主流,它的銷售量已占世界汽車市場總銷售量的近 90%。不僅在轎車、商用車上得到廣泛使用,大型卡車、客車、各類特種車直至軍用車輛的自動擋裝著率也已有了明顯上升。這些事實也從另一個側面說明自動擋已得到使用者的廣泛認同,并將不斷發展,方興未艾。
既然如此,當我們今天討論“究竟哪種變速器好?”時,如果仍然戴著陳舊觀點的“有色眼鏡”來評價自動擋的話,那就不僅大錯特錯;而且頗有“抵毀”之嫌了。
自動擋車的駕駛也須技巧
在我國的駕駛者中,包括一些已駕駛自動擋多年的“老司機”在內,其實有相當數量的人對自動擋的駕駛技術不甚了了;普遍懷有這樣一種誤解,即自動擋車等于“傻瓜車”、駕駛自動擋車無須什么技術。不錯,由于自動擋車的問世本來就帶有追求方便的目的,確實任何人都能方便地開動它。但是“開動”不等于“開好”,甚至不等于“正確使用”。通過調查,可以了解到相當一部分人雖然駕駛自動擋車多年,卻至今尚未使用過除“D(前進)”和“R(倒退)”以外的擋位。甚者甚至連近在手邊的“O/D OFF(關閉超比驅動擋)開關”都不知所為何物。對此,筆者遺憾地認為:這種永遠只用D擋的駕駛方式與駕駛在工廠、車站等地隨處可見的“電瓶車”何異?它不但使本來趣味盎然的自動擋車駕駛變得味同嚼臘.同時也是對當今自動擋車所具有的優越性能的極度大浪費。
誠然,從理論上講,自動擋的“D”模式已涵蓋了其所有前進擋住。只用D擋行駛已足夠應付一般情況下的任何路況和需要。但是不知只用D擋行車的駕駛者有沒有想過,廠家為何會在車上設置這些看似多余的裝置?事實上,如果駕車時能把這些日常備受冷落的裝置和功能充分利用起來。例如:超車或平穩減速時 O/D OFF開關的使用、雨雪天及濕滑路面上利用3、2、L擋的安全制動、以及喜好賽車式提速感的你利用L、2、3擋人為干與自動擋的換擋時機來“過把癮”的嘗試等等。這些與使用手動變速器有著異曲同工之妙的小技巧無疑能在加深駕駛者對車輛、對自動擋的了解、提高特殊路況下行駛安全性的同時。使每一位自動擋車的駕駛者從中體驗到更多的滿足感和駕駛樂趣。
相關連接:看《頭文字 D》你了解到多少汽車知識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