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過歐洲好幾個國家的廉先生說,在那里,他見到滿大街跑的轎車絕大部分都是小排量的。而剛從日本回來的林先生也說,在日本市區里,小排量車甚至微型車占到絕大多數。
反觀國內、海南省內,情況就大不相同了。連日來,筆者在海口市南海大道、龍昆南路等一些車流量較大的街道進行了簡單的目測,排量在1.6升(含1.6)以下的車輛約占40%,排量在1.3升(含1.3)以下的則更少,約占20%。
來自汽車銷售商的消息證實了記者的觀察,海南福特汽車貿易有限公司市場部負責人介紹說,該公司經營著福特、北京現代、韓國起亞等幾個品牌的車,但是小排量的車銷售量僅占30%左右。
心態:“大一點”才算是車
目前,雖然何為小排量并沒有一個明確的標準,但一些買車和賣車的人對排量在1.3升(含1.3)以下屬于小排量都沒有異議,且大多數人認為排量在1.6升(不含1.6)以上就不算小排量了。綜合來看,1.6升應該算是個分界線。
小排量汽車在維護、省油等方面的優勢是明顯的。但為什么在海南的市場卻處于銷售的“弱勢”狀況呢?記者在調查中發現,消費者的購買心理直接影響小排量車的銷售格局。
在某事業單位工作的陳先生買車的心態,可能頗具代表性。陳先生說,當初考慮買車時,也曾想過買部兩廂的本田飛度車。可他老婆不愿意,覺得要買就得買個大一點、氣派點的。而陳先生也認為,開車上班與單位同事的車都停在一起,難免會有個比較,別人的車比自己的貴、比自己的大,心里就不是滋味。另外,出門辦事,車就代表了你的身份,開個低檔點的車出去就像矮了人家一截似的。最終,陳先生花了18萬買了部豐田花冠。
海南福特汽車貿易有限公司市場部的葛勇認為,很多消費者存在一種看法--車大一點才算個車,很多人來買車不大關注排量,就看品牌和外型尺寸,買不起好的情愿不買,再多存兩年錢,也不能買給自己丟臉的車。
回歸:車本質上是交通工具
海南雨燕汽車貿易有限公司趙總經理認為,如果買車主要是用于日常上下班、跑跑業務,真沒有必要買排量大的汽車。排量越大動力越強勁,但是市區內交通較為擁擠、紅綠燈較多,加上現在許多路段設置了最高限制時速,根本沒有大排量車施展的機會。
不僅如此,海南愛華汽車交易廣場的張總還提出,買車時應該有節約能源、減少污染的意識。我國目前居民消費能力有限,購買小排量的車于己于國都是非常適合的。
未來:小排量將漸行漸熱
隨著近幾月油價的不斷飆升,越來越多的人重視起油耗的問題。據海南雨燕汽車貿易有限公司負責人介紹,最近一段時間來光顧的客人明顯多于以往,目前該公司在全省擁有3000多用戶了。
海南比起內地一些城市,在推廣使用小排量汽車上還是有一定優勢的。海南省并不像某些城市那樣出臺過一些“限小”的政策,比如排量多少以下的不許上某條街、不許在幾環內開等等。而且,業內人士估計,國家不久就會出臺一些鼓勵使用小排量車的政策,比如購置費、停車費的優惠等等。
目前,我們離電動汽車、家用燃氣轎車的普及還比較遙遠,小排量汽車的推廣使用更為現實。要建設節約型社會,大力推廣小排量汽車當是大勢所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