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權聲明:系太平洋汽車網獨家稿件。版權為太平洋汽車網所有。未經授權請勿轉載。文章系作者本人觀點,與太平洋汽車網無關。
最近這段時間,發生了關于大眾公司的幾件趣事,先是上海大眾宣布全面降價,隨后是一汽大眾申明決不跟風降價,而就是幾天前,一汽集團某副總經理向媒體痛揭國內降價黑幕。
本來汽車生產廠商,因為產品在銷售環節出現問題,而采取降價的策略來改變現狀,這一點無可厚非,而作為對手企業,因為自己的生產、銷售各個環節非常流暢,可以不受對手降價影響而一如既往保持豐厚利潤,所以不跟風降價也是完全正常的事情。不過最最奇怪的卻是,就在此后的短短幾天,就是來自于這個坦然宣布不跟風降價企業的一位高級管理人員,卻在媒體上沉痛宣告了降價的黑幕,這一點頗令人玩味。
這位高管人員的理論有三層含義,第一是一汽大眾一直在進行提高國產化的工作,所以價格穩定,市場上出現一汽大眾降價的現象都是經銷商的單方面行為;第二,一汽集團一季度虧損是因為一汽大眾,而一汽大眾的虧損關鍵因素是降價,特別是南北大眾聯手降價。其三是目前國內汽車市場已經不可能再降價,如果降價,那就存在偷工減料的黑幕。
對于這位老總的言論,我們下面進行一次深入學習領會,力爭能夠掌握領導講話的精髓。
我們都知道,對于國內合資企業來說,通常情況下,國產化率的不斷提升,必然能夠大幅度降低整車成本,從而可以降低整車的價格,對于這一點,相信老總您比我更清楚。而我們的一汽大眾公司一直致力于國產化的工作,在降低成本方面進行了深入細致的研究,所以其各種型號的產品的國產化率應該在不斷地提高,其價格應該是能夠不斷降低的,但是這位老總又說其產品因為國產化率的不斷提高,卻依然能夠保持價格穩定,這個言論很輕易地讓我想起了當年一汽集團的另一位高官在中央電視臺《對話》節目回答觀眾提出的“為什么捷達轎車不能降低價格來銷售”這個問題的標準答案:“我們的產品供不應求,所以我們不可能降價。”
難怪了,一汽大眾是因為產品銷售情況好,所以即使國產化率提高了,產品成本下降了,利潤增大了,但是價格還是不動的。也就是說,其實一汽大眾的各款產品本來應該是可以降價的,只是因為銷售好,所以不降價,這個解釋完全可以理解,因為降價的最好結果是暢銷,而不降價,也一樣暢銷,那么企業獲得的利潤必然最大化,而每一個企業都是追求利潤最大化為經營原則,即使國有企業也不例外。
但是這位老總又透露出了經銷商降價的內幕,這反而讓我一頭霧水,不能清醒。既然產品都是這樣的暢銷,為什么經銷商還要降價來讓利銷售?難道經銷商在進行虧本賺吆喝?當然不可能,因為經銷商也不是吃大鍋飯生存的,他們一樣追求利潤最大化,那么經銷商自行降價的原因最有可能的那就是放棄銷售利潤,爭取廠家的返利(另外還有經銷商自己資金的流向及市場運作等因素)。
我查閱了一下2004年和2005年上半年的汽車銷售排名,捷達確實始終名利前茅,這個數字讓我在思考良久之后有了一個答案:企業將產品加壓給經銷商,從而獲得了來自于權威部門計算的優良的銷售業績,而經銷商呢?在產品擠壓的情況下,不得不采取 “經銷商行為”進行降價促銷,終于讓一汽大眾的產品保持了穩定的價格和優良的業績,還有巨大的利潤。賺取了巨額利潤,還要歸罪于經銷商這些功臣……
對于一汽集團的虧損主要是來自于一汽大眾,這一點我無從考證,但是細數一下該集團旗下的各大企業,感覺有點蹊蹺。一汽豐越、四川豐田以及天津一汽豐田都是該集團的子公司,他們生產的SUV,去年只有低微的銷量,而威馳、花冠也市場表現平平,在年末不得不放棄不降價承諾,調低價格來改變命運。一汽轎車也是其中的一家企業,他們的紅旗給全國人民帶來永恒的失望外,給集團也帶去了巨大的煩惱。即使是一汽奧迪,在2004年也失去了當年的光輝,所以今年不得不引進新車型來改變低迷。都是這般蕭條的景況,怎么能夠把一汽集團虧損的責任全部推脫給一汽大眾呢?只能說其他企業是連年虧損,以往虧損的空缺都是依靠一汽大眾來彌補的,而現在連這個盈利大戶也陷入尷尬,所以一汽大眾自然脫不了干系。
至于一汽大眾虧損的主要原因,這位老總將其歸結為降價,尤其是南北大眾的聯手降價,這一點就讓人啼笑皆非了。企業降價還是不降價,那是企業自己決定的,不是消費者強制執行的。如果一汽大眾因為產品降價了,導致每銷售一輛汽車,就要虧損N萬元,那就是企業經營管理有問題。當然,一汽大眾也不會有這樣不明智的舉動,而且如前面所說的,一汽大眾的產品價格一直很穩定,而且又有火爆的銷量,應該說,一汽大眾并沒有受到降價因素的騷擾,應該繼續保持高額的利潤才對呀。
可是,事實上,一汽大眾確實大幅度虧損了,至于虧損的原因,如果都歸結到降價,那可就有點牽強了?這位老總也許忘記了,想當年,南北大眾在江湖上叱咤風云,呼風喚雨的時候,他們隨便的一次數千元的降價行動,或者是在門面上更換一個拉手以及做一個臀部拉皮手術進行一次小小升級,都會在整個國內市場掀起一陣巨大的波瀾,那是何等的瀟灑和快意?現在好了,競爭對手一一沖將出來,對你們造成了威脅,讓你們陷入了窘境,于是就呼喊“一切都是降價惹的禍”!咳,老總呀,你們出道已久了,不論從產品的品牌和國產化上,還是從產品的銷售直至售后等各個方面都有強大的優勢了,而此時,你們卻開始走上了虧損的道路,還將這樣的現狀歸罪于南北聯手降價的癥結,老總呀……
“目前汽車已經不能再降價了”,這是一汽老總對于目前國內汽車市場現狀的總結。但是即便是這樣蓋棺定論的言論,依然沒有能夠阻擋住各大廠商的降價行為,特別是來自大眾的另外一家自身企業――上海大眾的颶風行動。對于此,他再次進行了解釋:現在如果再降價,肯定是有問題!這個解釋如果如同一把利劍,將市場斬殺得血肉橫飛。
為了證明自己的觀點,這位一汽老總用了“擺事實,講道理”的方式:前一段時間,一汽為了降低成本,找了捷達的競爭車型進行對比。正是通過這個對比,一汽才發現了國內車市的驚天黑幕!原來在目前國內市場上,通過降價銷售的這些車型,都是采取偷工減料的做法才得以生存,具體的做法是采用劣質保險杠、鐵皮廉價油箱、癱瘓式的座椅等等。首先我們分析一下誰是這位老總提出的競爭對手?如果結合上海大眾降價進行分析,這個對手應該就是普通型桑塔納。
如果縱觀近兩年市場的降價車型,伊蘭特、凱越、福美來這“三小樣”也應該列入其中,他們難道都是采用了劣質保險杠、鐵皮廉價油箱、癱瘓式的座椅?捷達轎車即便是將這三樣部件更換為如此這樣的偽劣產品,它的價格又能降低多少呢?對于偷工減料的問題,從事汽車新材料研究的重慶汽研所副總工程師馬鳴圖教授認為:汽車油箱不是一般的鐵皮能搞得出來的,目前市場上10萬元左右的車型用鐵皮做油箱的基本沒有。而在保險杠的問題上,每個企業的產品在出廠之前都是經過嚴格檢驗的,其樣品也是通過了國家安全碰撞法的,應該不會有這么嚴重的問題。至于座椅問題,筆者以前開的是一輛二手的破舊普桑,有過幾次激烈的撞擊,也有過拆卸下來更換沙發的經歷,可是這個座椅從來沒有因此而終身癱瘓,變成一堆無用的散件!
誠然,如果這位老總所言屬實,那意味著國內車市存在著一個巨大的漏洞,即大量的廠家都采取了偷梁換柱的方法,用質量好的樣車通過了檢驗,然后用偷工減料的車型來欺詐消費者。但是,如果這位老總此言為虛,僅僅是為了詆毀別人來抬高自己的產品身價的話,那這個玩笑開的就有點過頭了,尤其是對于目前已經在夾縫中求生存的,曾經是自己親密無間的伙伴上海大眾,最近聽說即將引進新的帕薩特B6也要被你們一汽大眾拿過去生產了,上海大眾為了維持如此艱難的生計,被迫采用降價來改善生活,結果你這個“同是天涯淪落人”的伙伴卻還在暗處狠狠給上一刀,這不是落×下×嗎……